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北朝帝业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入城途中,李礼成便主动跟李泰讲起他之前送杨宽归京时,杨宽便对他的个人问题比较感兴趣,得知他尚未娶妻且并无婚约在身,当即便表示要给小李介绍个对象,便是这个杨文立的妹妹。
杨文立名杨济,乃是弘农杨氏杨暄之子,他兄长杨原之前还跟李泰一起担任过于老二婚礼的傧相,这兄弟俩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隋朝权臣杨素的叔叔。
李泰对此倒也并不感到意外,关西世族人势本就偏弱,如果不想婚失其类,可供选择的目标本就不多。
不过杨宽作为一个老前辈,在之前并无过多交集,仅仅只见过李礼成一面的情况下便上赶着要联姻,多少还是让人感觉有点诧异。
这大概也说明在杨宽这个混世老油子眼中,他们陇西李氏在关西是崛起有望,故而乐得提前下注一番。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孝谐你岁龄正好,有人访问也是一桩好事。况且弘农杨氏阀阅上流、关西着族,华山公等皆立世贤人,孝谐能得其青睐,我亦与有荣焉。”
李泰在听完李礼成的讲述后便先笑语说道,旋即又望着他不无促狭道:“孝谐你见没见过那位杨门娘子,仪态是否堪为我家新妇?”
李礼成听到这话后,脸上羞色更浓,连连摆手说道:“这怎么好意思?只是姑祖母同郑门表嫂同往访问一番,归来告我那位娘子花龄正好、恬静贤淑……”
“那孝谐你又是怎么想的?”
李泰瞧他这副模样,又忍不住笑问道。
“我怎么想、唉,往年常常以家世自美,但在见到伯山你之后才深感人应当自强奋进。门荫故泽虽然能庇护一时,可若自身不知上进,祖风家声都要因此堕落下来。所以我是觉得,丈夫无功,何以家为?”
李泰听到李礼成这么说,便忍不住想要劝解一下,但还没来得及开口,李礼成却又继续说道:“不过我并不如伯山你这样智勇双全,短时之内想要开创功事恐怕也难。
之前便是仰仗你的扶助才能邀用名王,若仍狭计自困而久不长进,难免要更加的拖累你。眼下我在大事上能给你的帮助着实有限,唯在人情上开拓更多。
你在事虽称新锐,但事有顺逆,顺境时一切都好,可一旦遭遇逆境,你我处境仍然是有些孤弱。弘农杨氏乃关西土着名宗,若能收其族裔陈列在你幕府之中,彼此声息相通,也可以称得上相得益彰,如此我也算为家势复兴作出一点自己的贡献,不让伯山你一人独劳。”
李泰听完李礼成这番话语,不由得对其大生刮目相看之感。因为自身经历的缘故,李礼成远较同龄人更显早慧,这一点李泰是知道的。
但凡事知易行难,有的人张嘴就是一通大道理,可轮到自己做抉择的时候往往都是拎不清,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李礼成对此事的态度就很真实、很端正,同弘农杨氏这样的土着世族联姻,的确能够大大弥补他们这对堂兄弟人势单薄的短板,对于立足关西并长远发展都有非凡的意义。
其实有的时候李泰觉得中古时期的婚姻观某些方面较之后世还要更进步几分,倒不是说一定要门当户对的门第观念,而是对待婚姻这件事情持有一种各取所需、互相成就的观念。
中古时代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长期动荡以至于生存环境恶劣。
一个家庭如果想维持下去,男子就需要积极的加入到社会分工、承担其社会责任,或是当兵、或是种田,来获取家庭生存空间。女子则就要敬奉翁姑、教育儿女,负责家庭内部的维系,提升其家庭品质。
这两个方面同样重要,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意义。如果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家庭都不复存在。如果没有伦理家教,哪怕帝王之家,其存在也只是一个笑话。
“孝谐你能有这样的主见,真是令亲友欣慰。既然双方都有这样的心意,那必然是良缘可待。”
李泰想了想后又说道:“只不过我将要再赴北州,恐怕不暇留在长安相助喜事,总之留在长安的人事任你使用。我家在关西人事虽然不谓壮盛,但也绝对不会刻薄亲家,行前我便先共孝谐你过府拜望一番。”
李礼成听到这话,自是大喜过望、感动不已。他自知今时所享的人际待遇可绝不只是因为他出身陇西李氏,在跟李泰这个堂弟相聚之前和之后,京中人士对待他即便不谓两个面孔,前后之间也是差别甚大。
同行的杨济在听到李泰打算前往自家拜访的时候,顿时也是笑逐颜开,一边忙不迭吩咐家奴赶快回家通知,一边向同行群众们大声喊话道:“李开府戎务繁忙,寻常时节勤往探访怕都难见,今日有幸得与同行,更邀得开府入户做客,诸位有愿同行者,我家也必具席款待!”
众人听到这话后便纷纷拍掌叫好,这些京中权贵子弟本就爱凑热闹,又亲眼见识到李泰的势力强壮,哪怕不能成为交情深厚的亲朋至交,混个脸熟来日也能搭话方便。
李泰瞧着群众欢声鼓噪,一副不肯放过他的架势,便也顺势答应下来,正待着员往高仲密府去取一份礼物,却被李礼成抬手拦了下来,表示此事他就能办妥。高仲密不长居京城,他今在广陵王的帮衬提点下便负责一部分人事交际和商货往来,人事上也越发的老练起来,这点小事自不必再劳烦李泰交待。
于是一行人便闹哄哄的进了城,闾里行走不远便折道城内东北方位,过不多久便来到杨氏所居闾里。整片闾里居住的都是弘农杨氏族人,这一片居住区甚至从城中跨到了城外,大大小小几百户人家。
时下大族大多举族聚居,一则是为了安全,人多势众、人莫敢欺,二则是为了标榜仁爱伦理与增加凝聚力,族人们之间互助互爱、嫌隙不生,家业与共、无论贵贱。
一行人抵达这里的时候,早有多名杨氏族人于此迎候,彼此相见后又是一通寒暄,然后才被礼... -->>
入城途中,李礼成便主动跟李泰讲起他之前送杨宽归京时,杨宽便对他的个人问题比较感兴趣,得知他尚未娶妻且并无婚约在身,当即便表示要给小李介绍个对象,便是这个杨文立的妹妹。
杨文立名杨济,乃是弘农杨氏杨暄之子,他兄长杨原之前还跟李泰一起担任过于老二婚礼的傧相,这兄弟俩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隋朝权臣杨素的叔叔。
李泰对此倒也并不感到意外,关西世族人势本就偏弱,如果不想婚失其类,可供选择的目标本就不多。
不过杨宽作为一个老前辈,在之前并无过多交集,仅仅只见过李礼成一面的情况下便上赶着要联姻,多少还是让人感觉有点诧异。
这大概也说明在杨宽这个混世老油子眼中,他们陇西李氏在关西是崛起有望,故而乐得提前下注一番。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孝谐你岁龄正好,有人访问也是一桩好事。况且弘农杨氏阀阅上流、关西着族,华山公等皆立世贤人,孝谐能得其青睐,我亦与有荣焉。”
李泰在听完李礼成的讲述后便先笑语说道,旋即又望着他不无促狭道:“孝谐你见没见过那位杨门娘子,仪态是否堪为我家新妇?”
李礼成听到这话后,脸上羞色更浓,连连摆手说道:“这怎么好意思?只是姑祖母同郑门表嫂同往访问一番,归来告我那位娘子花龄正好、恬静贤淑……”
“那孝谐你又是怎么想的?”
李泰瞧他这副模样,又忍不住笑问道。
“我怎么想、唉,往年常常以家世自美,但在见到伯山你之后才深感人应当自强奋进。门荫故泽虽然能庇护一时,可若自身不知上进,祖风家声都要因此堕落下来。所以我是觉得,丈夫无功,何以家为?”
李泰听到李礼成这么说,便忍不住想要劝解一下,但还没来得及开口,李礼成却又继续说道:“不过我并不如伯山你这样智勇双全,短时之内想要开创功事恐怕也难。
之前便是仰仗你的扶助才能邀用名王,若仍狭计自困而久不长进,难免要更加的拖累你。眼下我在大事上能给你的帮助着实有限,唯在人情上开拓更多。
你在事虽称新锐,但事有顺逆,顺境时一切都好,可一旦遭遇逆境,你我处境仍然是有些孤弱。弘农杨氏乃关西土着名宗,若能收其族裔陈列在你幕府之中,彼此声息相通,也可以称得上相得益彰,如此我也算为家势复兴作出一点自己的贡献,不让伯山你一人独劳。”
李泰听完李礼成这番话语,不由得对其大生刮目相看之感。因为自身经历的缘故,李礼成远较同龄人更显早慧,这一点李泰是知道的。
但凡事知易行难,有的人张嘴就是一通大道理,可轮到自己做抉择的时候往往都是拎不清,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李礼成对此事的态度就很真实、很端正,同弘农杨氏这样的土着世族联姻,的确能够大大弥补他们这对堂兄弟人势单薄的短板,对于立足关西并长远发展都有非凡的意义。
其实有的时候李泰觉得中古时期的婚姻观某些方面较之后世还要更进步几分,倒不是说一定要门当户对的门第观念,而是对待婚姻这件事情持有一种各取所需、互相成就的观念。
中古时代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的长期动荡以至于生存环境恶劣。
一个家庭如果想维持下去,男子就需要积极的加入到社会分工、承担其社会责任,或是当兵、或是种田,来获取家庭生存空间。女子则就要敬奉翁姑、教育儿女,负责家庭内部的维系,提升其家庭品质。
这两个方面同样重要,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意义。如果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家庭都不复存在。如果没有伦理家教,哪怕帝王之家,其存在也只是一个笑话。
“孝谐你能有这样的主见,真是令亲友欣慰。既然双方都有这样的心意,那必然是良缘可待。”
李泰想了想后又说道:“只不过我将要再赴北州,恐怕不暇留在长安相助喜事,总之留在长安的人事任你使用。我家在关西人事虽然不谓壮盛,但也绝对不会刻薄亲家,行前我便先共孝谐你过府拜望一番。”
李礼成听到这话,自是大喜过望、感动不已。他自知今时所享的人际待遇可绝不只是因为他出身陇西李氏,在跟李泰这个堂弟相聚之前和之后,京中人士对待他即便不谓两个面孔,前后之间也是差别甚大。
同行的杨济在听到李泰打算前往自家拜访的时候,顿时也是笑逐颜开,一边忙不迭吩咐家奴赶快回家通知,一边向同行群众们大声喊话道:“李开府戎务繁忙,寻常时节勤往探访怕都难见,今日有幸得与同行,更邀得开府入户做客,诸位有愿同行者,我家也必具席款待!”
众人听到这话后便纷纷拍掌叫好,这些京中权贵子弟本就爱凑热闹,又亲眼见识到李泰的势力强壮,哪怕不能成为交情深厚的亲朋至交,混个脸熟来日也能搭话方便。
李泰瞧着群众欢声鼓噪,一副不肯放过他的架势,便也顺势答应下来,正待着员往高仲密府去取一份礼物,却被李礼成抬手拦了下来,表示此事他就能办妥。高仲密不长居京城,他今在广陵王的帮衬提点下便负责一部分人事交际和商货往来,人事上也越发的老练起来,这点小事自不必再劳烦李泰交待。
于是一行人便闹哄哄的进了城,闾里行走不远便折道城内东北方位,过不多久便来到杨氏所居闾里。整片闾里居住的都是弘农杨氏族人,这一片居住区甚至从城中跨到了城外,大大小小几百户人家。
时下大族大多举族聚居,一则是为了安全,人多势众、人莫敢欺,二则是为了标榜仁爱伦理与增加凝聚力,族人们之间互助互爱、嫌隙不生,家业与共、无论贵贱。
一行人抵达这里的时候,早有多名杨氏族人于此迎候,彼此相见后又是一通寒暄,然后才被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