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笑枕江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原改朝换代的消息不久也传到了辽国,对于此时辽国朝野上下倒是没什么趁乱而动的想法,辽国自太祖阿保机创立至今,中原大地上已经经历过三次改朝换代,相反从最近几十年来看,每一次中原的天地变色对辽国来说不是什么好兆头。
从当年大周代晋之后,历任中原王朝的皇帝对北方辽国都是一种虎视眈眈的态度,大有北上吞并的想法,而且大周皇帝还曾御驾亲征过辽国,再后来大宋代周,宋天子对辽国也是攻伐数次,每一次都打得两国筋疲力尽。
如今大唐又代了宋,还不知道这大唐的皇帝对辽国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这是,辽国王庭召集群臣,商讨应对新生大唐之策。
辽国在很多年前已经接受并有向汉家文化靠拢的意图,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上至辽国朝,下至民间百态,汉化的痕迹已经十分明显,就连辽国上京临潢府的宫殿建筑都与中原没有多大出入。
从游牧民族渐渐变成了半游牧半畜牧农耕民族,辽国也和中原一样对筑城而居很重视,几乎抛弃了草原民族的习性,高大的城池,严密的军事防御,机动灵活而又强大的骑兵,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大周和大宋都不能在短时间之内击败辽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辽上京,是辽国历代皇帝一年之中逗留时间最久的地方,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契丹和汉文化的交集,市井的繁华并不比中原汴梁逊色多少。
当然,辽人不管多么崇拜汉化,可骨子里还是流淌着千百年来的草原血性,上京的皇宫群里,几个几座巍峨主殿鹤立鸡群,在这几座宫殿的外围,大大小小分布着数百座大帐,它们是契丹贵族和保卫皇宫的卫士的居所,是为斡耳朵。
从辽国的政治格局来看,此时的辽国很像中原王朝几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国内的实际掌权者都是由皇帝分封的贵族来统治,将辽国划分为大大小小不等的千户和万户,辽国百姓对辽国皇帝没有被直接统治的义务,他们只对统治他们的千户或万户交粮纳贡,承担战事需要。
当然,辽国皇帝是这些贵族之中势力最大的一支,每有战事,辽国皇帝便向辽国各贵族发出号令,让他们各自召集部族加入皇帝的军队作战,战后按军功进行分配战利品。
辽国百姓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战斗力十分强悍,几乎能做到全民皆兵,到了后来金国,这在历史上有一个称号,称为大金蒙安谋克制,和后世的清八旗制十分类似。
百十年后,成吉思汗创立大蒙古国也是采用了这种军民合一的制度,一直到大元的建立,直至到后来朱元彰推翻大元建立大明时,这种制度也被延续了下来,成为了大明的军制,被称为卫所制,其卫所的统兵者都是由大明的勋贵们世代延续,大明的军队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边关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内地八分屯田两分守城,但这种军民合一的制度并不适合中原民族,长期的农耕劳作早已经让军队丧失了作战的能力,所以,大明这种卫所制仅出现几十年后就已经形同虚设,国家的正规军作战渐渐被募兵制所代替。
辽国创立的这种军事制度之所以能延续近千年,实则和他们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出则为兵入则为兵,但辽人不管是出是入,他们的生活就是战场,或与人斗,或与草原上的飞禽走兽斗,对他们来说,狩猎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射人和射动物好像没什么区别。
因此,这种全民皆兵的军制是最适合草原王朝使用,它能让草原民族快速的集结起来,反挥出最大最强憾的攻击力,机动的骑兵如风一般在草原狂奔,来去自如,中原历代王朝的历次北伐是吃尽了苦头。
陆飞作为一个后世之人,他深知辽人这种军制的厉害,千百年来就没有哪一种军制能与之抗衡,就算是后世火器大行其道于大明军队时,明军对付只识弯刀射大雕的后金军也是只有招架之力,这就说明,先进的火器并不是战场上的唯一致胜法宝,说到底还得有先进的军事制度。
改变一种王朝历来以久的军事制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这其中要涉及到国计民生等等方方面面,陆飞现在还没有能力,也不是说陆飞能力不足,只是这年代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强大到足以支撑起一支独立化的军事力量。
明太祖曾豪言的宣称:朕养百万军,不费百姓一粒粮。
可这百万军的吃喝用度总人来供养,谁养,军队养活自己,如此一说这哪里还是军队,简直就是一支半工半民的民兵,战斗力日渐低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陆飞想打造一支纯雇佣军团,可孱弱的小农经济王朝能养活几个职业兵,一万,还是十万,过十万只怕这朝廷的财政就得破产了。
按现在大唐从大宋承继来的军政措施,有点职业化军队的趋势,但要命的事大宋的募兵制是终生服役制,除非因战伤或疾病才有退役的可能,否则就得老死军中,这就显得僵化了,想要在军中出人投地的机会虽然多,但军职将官的位子少,而且还有性命之忧,如此一来,随着军中士兵年纪老化,战斗力日趋低下。
自从与薛居正大吵了一架后,陆飞就加快了对禁军的改革,首先就是要精兵简政,裁撤一些老兵和只为混军饷的兵油子,除了强制裁军外,殿前司还贴出告示,鼓励禁军自动放弃军职,回归田园去从事劳作。
陆飞记得一句话,在这种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朝廷的财政不能被这些冗兵拖累。
兵法有云,兵在精而不在众,陆飞深信此理。
裁军的政令下达五日后,禁军各军报上来的数字却让陆飞大失所望,整个禁军二十万人加上巡城兵备司的一万军丁在此次裁军中一共才裁下去六百来人。
看到这种数字,陆飞也只有无奈的份,裁军就意味着是在拿掉一些人的铁饭碗,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很多人的实力,虽然陆飞这次仅仅只下了一个裁军的政... -->>
中原改朝换代的消息不久也传到了辽国,对于此时辽国朝野上下倒是没什么趁乱而动的想法,辽国自太祖阿保机创立至今,中原大地上已经经历过三次改朝换代,相反从最近几十年来看,每一次中原的天地变色对辽国来说不是什么好兆头。
从当年大周代晋之后,历任中原王朝的皇帝对北方辽国都是一种虎视眈眈的态度,大有北上吞并的想法,而且大周皇帝还曾御驾亲征过辽国,再后来大宋代周,宋天子对辽国也是攻伐数次,每一次都打得两国筋疲力尽。
如今大唐又代了宋,还不知道这大唐的皇帝对辽国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这是,辽国王庭召集群臣,商讨应对新生大唐之策。
辽国在很多年前已经接受并有向汉家文化靠拢的意图,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上至辽国朝,下至民间百态,汉化的痕迹已经十分明显,就连辽国上京临潢府的宫殿建筑都与中原没有多大出入。
从游牧民族渐渐变成了半游牧半畜牧农耕民族,辽国也和中原一样对筑城而居很重视,几乎抛弃了草原民族的习性,高大的城池,严密的军事防御,机动灵活而又强大的骑兵,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大周和大宋都不能在短时间之内击败辽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辽上京,是辽国历代皇帝一年之中逗留时间最久的地方,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契丹和汉文化的交集,市井的繁华并不比中原汴梁逊色多少。
当然,辽人不管多么崇拜汉化,可骨子里还是流淌着千百年来的草原血性,上京的皇宫群里,几个几座巍峨主殿鹤立鸡群,在这几座宫殿的外围,大大小小分布着数百座大帐,它们是契丹贵族和保卫皇宫的卫士的居所,是为斡耳朵。
从辽国的政治格局来看,此时的辽国很像中原王朝几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国内的实际掌权者都是由皇帝分封的贵族来统治,将辽国划分为大大小小不等的千户和万户,辽国百姓对辽国皇帝没有被直接统治的义务,他们只对统治他们的千户或万户交粮纳贡,承担战事需要。
当然,辽国皇帝是这些贵族之中势力最大的一支,每有战事,辽国皇帝便向辽国各贵族发出号令,让他们各自召集部族加入皇帝的军队作战,战后按军功进行分配战利品。
辽国百姓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战斗力十分强悍,几乎能做到全民皆兵,到了后来金国,这在历史上有一个称号,称为大金蒙安谋克制,和后世的清八旗制十分类似。
百十年后,成吉思汗创立大蒙古国也是采用了这种军民合一的制度,一直到大元的建立,直至到后来朱元彰推翻大元建立大明时,这种制度也被延续了下来,成为了大明的军制,被称为卫所制,其卫所的统兵者都是由大明的勋贵们世代延续,大明的军队出则为兵,入则为民,边关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内地八分屯田两分守城,但这种军民合一的制度并不适合中原民族,长期的农耕劳作早已经让军队丧失了作战的能力,所以,大明这种卫所制仅出现几十年后就已经形同虚设,国家的正规军作战渐渐被募兵制所代替。
辽国创立的这种军事制度之所以能延续近千年,实则和他们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出则为兵入则为兵,但辽人不管是出是入,他们的生活就是战场,或与人斗,或与草原上的飞禽走兽斗,对他们来说,狩猎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射人和射动物好像没什么区别。
因此,这种全民皆兵的军制是最适合草原王朝使用,它能让草原民族快速的集结起来,反挥出最大最强憾的攻击力,机动的骑兵如风一般在草原狂奔,来去自如,中原历代王朝的历次北伐是吃尽了苦头。
陆飞作为一个后世之人,他深知辽人这种军制的厉害,千百年来就没有哪一种军制能与之抗衡,就算是后世火器大行其道于大明军队时,明军对付只识弯刀射大雕的后金军也是只有招架之力,这就说明,先进的火器并不是战场上的唯一致胜法宝,说到底还得有先进的军事制度。
改变一种王朝历来以久的军事制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这其中要涉及到国计民生等等方方面面,陆飞现在还没有能力,也不是说陆飞能力不足,只是这年代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强大到足以支撑起一支独立化的军事力量。
明太祖曾豪言的宣称:朕养百万军,不费百姓一粒粮。
可这百万军的吃喝用度总人来供养,谁养,军队养活自己,如此一说这哪里还是军队,简直就是一支半工半民的民兵,战斗力日渐低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陆飞想打造一支纯雇佣军团,可孱弱的小农经济王朝能养活几个职业兵,一万,还是十万,过十万只怕这朝廷的财政就得破产了。
按现在大唐从大宋承继来的军政措施,有点职业化军队的趋势,但要命的事大宋的募兵制是终生服役制,除非因战伤或疾病才有退役的可能,否则就得老死军中,这就显得僵化了,想要在军中出人投地的机会虽然多,但军职将官的位子少,而且还有性命之忧,如此一来,随着军中士兵年纪老化,战斗力日趋低下。
自从与薛居正大吵了一架后,陆飞就加快了对禁军的改革,首先就是要精兵简政,裁撤一些老兵和只为混军饷的兵油子,除了强制裁军外,殿前司还贴出告示,鼓励禁军自动放弃军职,回归田园去从事劳作。
陆飞记得一句话,在这种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朝廷的财政不能被这些冗兵拖累。
兵法有云,兵在精而不在众,陆飞深信此理。
裁军的政令下达五日后,禁军各军报上来的数字却让陆飞大失所望,整个禁军二十万人加上巡城兵备司的一万军丁在此次裁军中一共才裁下去六百来人。
看到这种数字,陆飞也只有无奈的份,裁军就意味着是在拿掉一些人的铁饭碗,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很多人的实力,虽然陆飞这次仅仅只下了一个裁军的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