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残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张煌言、朱以江一行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来到位于燕子矶的郑成功军营。
郑成功本人不在营中,据留守的大将甘辉介绍,他带着主力部队从泰兴县一带登陆,正在江北到处打粮,已经接连攻占长江沿岸的几座县城,正在攻打扬州。江北清军大多被济尔哈朗抽调一空,兵力极为空虚,只能任由郑成功的海军陆战队攻城拔寨,把刚刚收割的夏粮全部抢走。
粮食,一直是郑成功的软肋,福建大多都是山地,粮食产出有限,他以数万大军蜗居厦门岛等东南沿海一带,靠着海贸生意筹措军费,却没有控制一个足够大的产粮区,所以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后世里他出兵收复台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为了建立一个可靠的粮食基地。(郑成功的原话:‘我欲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家眷,然后东征西讨,无内顾之忧,并可生聚教训也。‘)
张煌言和郑成功是老邻居,对他的情况当然很了解,听说他跑到江北打粮并不意外,江南战事激烈,清军明军前后几茬的征粮,郑成功再去插一脚也搞不到多少粮食,江北却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去那里打粮事半功倍,从战略上来说,郑军骚扰江淮地区,把战线进一步往北推,对江南战局也有帮助。
虽然没见到郑成功,却意外的碰到了另一个大人物——钱谦益。
钱谦益投降满清后,很快辞官不做,暗中一直支持抗清斗争。算是半个“地下党”,而且他是江南士林泰斗。门生故旧遍布各省,在士绅中仍有巨大的影响力。所以隆武朝廷大张旗鼓的拜祭孝陵,他也被当做“统战人士”,被邀请前来观礼。
但是话说回来了,虽然是半个地下党,但他到底当过汉奸,身份还是很尴尬,当年率领南京文武官员向多铎献城投降,屈身仕清的经历让钱谦益威望大跌,“水太凉”、“头皮痒”的典故更让他成了士林民间耻笑的对象。隆武政权邀请他来参加拜祭孝陵的仪式。更多的是为了千金买马骨,安抚江南各地的士绅……敌占区的士绅百姓都在屠刀下苟且偷生,向满清交粮纳税,不论主动还是被动,很多人都和满清官府有过程度不同的合作,有些人还把自家子弟送去参加满清的科举,并且取得了清廷的功名,隆武朝廷对钱谦益这个曾经的汉奸都能既往不咎,其他的士绅百姓就不用再有什么顾虑了。
事实上。钱谦益的政治生命基本上已经完结,他自己也非常清楚这一点,这次来参加拜祭孝陵的仪式,他只是一件摆设罢了。并不意味着能在隆武朝廷得到重用……他本身是个懦弱的人,无论是摆设也好,小丑也罢。他都无力反抗,也不敢反抗。汪克凡给他写了一封信,他立刻麻溜地赶来了。
“全当是赎罪好了。老夫大节有亏。原本早该自尽谢罪,但偏偏又贪生怕死,才苟活至今,我本无颜再见太祖高皇帝,此次拜祭孝陵不知要受多少唾骂,这张老脸再不打算要了。”
钱谦益推脱水太凉,不肯自尽殉国,还可以懦弱怕死来解释,毕竟一国战败之后,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当烈士,忍辱偷生也是人之常情,但他自称头皮痒第一个剃发,却是向清廷献媚,仕清助纣为孽,更是无法洗刷的污点……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到了钱谦益这种地位,一举一动都是士林表率,他投降满清后虽然没明显的恶行,但是头上的汉奸帽子一辈子也别想摘掉。
投降清廷后不久,钱谦益终于想明白了,哪怕归乡隐居,满清九成九也不会杀他,自己还能捞个好名声,可是多铎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他被吓坏了,性格中懦弱的一面被无限放大,以至于丑态百出,以至于事后每次想起都追悔莫及。(钱谦益的性格有很强的代表性,就是那种典型的无骨文人,面对屠刀就尿裤子了,偏偏又无法像洪承畴那样把礼义廉耻全部抹杀,所以他的后半生一直很纠结。)
“哎,过去的事情就不要提了,我等都是丧国之人,只要能为复国大业略尽绵薄之力,其他的事情都不足惜。”张煌言是鲁王政权的重要将领,钱谦益辞去满清的官职后,和鲁王政权一直断断续续地保持联系,双方算是一定意义上的盟友,比和隆武朝廷的关系更近些,不会去讽刺挖苦他,只在言语中非常隐晦地进行试探——要知道钱谦益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代表着江南地区所有苟且偷生的士绅地主,唐王朱聿鐭要拜祭孝陵,他立刻颠颠地跑来了,只会更添隆武政权的声势,给鲁王政权造成巨大的压力。
张煌言就差明着问了,你来拜祭孝陵,是为了复国大业,还是为了给隆武朝廷站脚助威?
钱谦益听懂了他的言外之音,微微一笑说道:“苍水(张煌言字苍水)说得不错,只要能为复国大业略尽绵薄之力,其他的事情都不足惜。”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怎么解释都不错,唐鲁联合是为了抗清复国,隆武政权如果吃掉鲁王这股势力,也可以说成为大局考虑,牺牲了少数人的利益……钱谦益淫浸官场多年,打这种不会被人抓住马脚的哑谜已经成为一种本能,想要明白他的真实含义,要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说话时的环境,某个关键词,甚至他的语气,他的表情等等来判断,有时候还得正话反听。
张煌言也是人尖子,盯着钱谦益的眼睛,就读懂了他的内心想法,直接问道:“依牧斋先生所见,我家监国应当退位归藩么?”
听他这么说,钱谦益表面神色如常,内心里却微微一惊。对张煌言这个年轻的后辈也高看了一眼,要知道张煌言是鲁王政权的重要将领。现在又在敏感的南京,亲口说出鲁王朱以海应当退位归藩的话。很容易让他自己陷入被动,但既然这么说了,要么是有十拿九稳的把握,要么是个不懂事理的愣头青。
张煌言像个不懂事理的愣头青吗?明显不像。
他既然把话挑明,钱谦益无官一身轻,再接着含糊其辞地打哑谜就落了下乘,当下坦然承认:... -->>
张煌言、朱以江一行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来到位于燕子矶的郑成功军营。
郑成功本人不在营中,据留守的大将甘辉介绍,他带着主力部队从泰兴县一带登陆,正在江北到处打粮,已经接连攻占长江沿岸的几座县城,正在攻打扬州。江北清军大多被济尔哈朗抽调一空,兵力极为空虚,只能任由郑成功的海军陆战队攻城拔寨,把刚刚收割的夏粮全部抢走。
粮食,一直是郑成功的软肋,福建大多都是山地,粮食产出有限,他以数万大军蜗居厦门岛等东南沿海一带,靠着海贸生意筹措军费,却没有控制一个足够大的产粮区,所以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后世里他出兵收复台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为了建立一个可靠的粮食基地。(郑成功的原话:‘我欲平克台湾,以为根本之地,安顿将领家眷,然后东征西讨,无内顾之忧,并可生聚教训也。‘)
张煌言和郑成功是老邻居,对他的情况当然很了解,听说他跑到江北打粮并不意外,江南战事激烈,清军明军前后几茬的征粮,郑成功再去插一脚也搞不到多少粮食,江北却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去那里打粮事半功倍,从战略上来说,郑军骚扰江淮地区,把战线进一步往北推,对江南战局也有帮助。
虽然没见到郑成功,却意外的碰到了另一个大人物——钱谦益。
钱谦益投降满清后,很快辞官不做,暗中一直支持抗清斗争。算是半个“地下党”,而且他是江南士林泰斗。门生故旧遍布各省,在士绅中仍有巨大的影响力。所以隆武朝廷大张旗鼓的拜祭孝陵,他也被当做“统战人士”,被邀请前来观礼。
但是话说回来了,虽然是半个地下党,但他到底当过汉奸,身份还是很尴尬,当年率领南京文武官员向多铎献城投降,屈身仕清的经历让钱谦益威望大跌,“水太凉”、“头皮痒”的典故更让他成了士林民间耻笑的对象。隆武政权邀请他来参加拜祭孝陵的仪式。更多的是为了千金买马骨,安抚江南各地的士绅……敌占区的士绅百姓都在屠刀下苟且偷生,向满清交粮纳税,不论主动还是被动,很多人都和满清官府有过程度不同的合作,有些人还把自家子弟送去参加满清的科举,并且取得了清廷的功名,隆武朝廷对钱谦益这个曾经的汉奸都能既往不咎,其他的士绅百姓就不用再有什么顾虑了。
事实上。钱谦益的政治生命基本上已经完结,他自己也非常清楚这一点,这次来参加拜祭孝陵的仪式,他只是一件摆设罢了。并不意味着能在隆武朝廷得到重用……他本身是个懦弱的人,无论是摆设也好,小丑也罢。他都无力反抗,也不敢反抗。汪克凡给他写了一封信,他立刻麻溜地赶来了。
“全当是赎罪好了。老夫大节有亏。原本早该自尽谢罪,但偏偏又贪生怕死,才苟活至今,我本无颜再见太祖高皇帝,此次拜祭孝陵不知要受多少唾骂,这张老脸再不打算要了。”
钱谦益推脱水太凉,不肯自尽殉国,还可以懦弱怕死来解释,毕竟一国战败之后,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当烈士,忍辱偷生也是人之常情,但他自称头皮痒第一个剃发,却是向清廷献媚,仕清助纣为孽,更是无法洗刷的污点……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到了钱谦益这种地位,一举一动都是士林表率,他投降满清后虽然没明显的恶行,但是头上的汉奸帽子一辈子也别想摘掉。
投降清廷后不久,钱谦益终于想明白了,哪怕归乡隐居,满清九成九也不会杀他,自己还能捞个好名声,可是多铎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他被吓坏了,性格中懦弱的一面被无限放大,以至于丑态百出,以至于事后每次想起都追悔莫及。(钱谦益的性格有很强的代表性,就是那种典型的无骨文人,面对屠刀就尿裤子了,偏偏又无法像洪承畴那样把礼义廉耻全部抹杀,所以他的后半生一直很纠结。)
“哎,过去的事情就不要提了,我等都是丧国之人,只要能为复国大业略尽绵薄之力,其他的事情都不足惜。”张煌言是鲁王政权的重要将领,钱谦益辞去满清的官职后,和鲁王政权一直断断续续地保持联系,双方算是一定意义上的盟友,比和隆武朝廷的关系更近些,不会去讽刺挖苦他,只在言语中非常隐晦地进行试探——要知道钱谦益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代表着江南地区所有苟且偷生的士绅地主,唐王朱聿鐭要拜祭孝陵,他立刻颠颠地跑来了,只会更添隆武政权的声势,给鲁王政权造成巨大的压力。
张煌言就差明着问了,你来拜祭孝陵,是为了复国大业,还是为了给隆武朝廷站脚助威?
钱谦益听懂了他的言外之音,微微一笑说道:“苍水(张煌言字苍水)说得不错,只要能为复国大业略尽绵薄之力,其他的事情都不足惜。”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怎么解释都不错,唐鲁联合是为了抗清复国,隆武政权如果吃掉鲁王这股势力,也可以说成为大局考虑,牺牲了少数人的利益……钱谦益淫浸官场多年,打这种不会被人抓住马脚的哑谜已经成为一种本能,想要明白他的真实含义,要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说话时的环境,某个关键词,甚至他的语气,他的表情等等来判断,有时候还得正话反听。
张煌言也是人尖子,盯着钱谦益的眼睛,就读懂了他的内心想法,直接问道:“依牧斋先生所见,我家监国应当退位归藩么?”
听他这么说,钱谦益表面神色如常,内心里却微微一惊。对张煌言这个年轻的后辈也高看了一眼,要知道张煌言是鲁王政权的重要将领。现在又在敏感的南京,亲口说出鲁王朱以海应当退位归藩的话。很容易让他自己陷入被动,但既然这么说了,要么是有十拿九稳的把握,要么是个不懂事理的愣头青。
张煌言像个不懂事理的愣头青吗?明显不像。
他既然把话挑明,钱谦益无官一身轻,再接着含糊其辞地打哑谜就落了下乘,当下坦然承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