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大汉东皇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24条件
有付出,当然有所求。
董卓百般让步,目的自然就是第三条:刘杲入雒为虎赍中郎将!
董卓眼里,大汉虽然是衰世,但也不过如顺、桓两帝时一般,尚能苟延残喘。董卓非穿越人士,不知这汉帝国如今已经站在崩溃边缘,数月之后,便会山东诸侯迭起,揭开纷纷战乱,三国争霸序幕。
此时的汉帝国众豪杰,大都尚未霸占一地,形成军阀集团心思。如今,这些豪杰心中,雒京千石官秩,远远高于边疆两千石。
类如荀彧、荀攸这等人,也是身在雒京,效力宫廷;类如河内温县司马防,也是志向在京师;又如法正、陈群等等三国风云人物,此刻亦是皆在雒阳。
类如世代京宦的周氏,虽然诸如周瑜因为父亲周异早死,又与叔父大司农周忠一系不合;周忠之子周晖,因为时事动荡,都从雒阳返回老家庐江舒县。但是一朝听闻雒京变局,周晖立即集结无数宾客属从,自庐江千里奔往雒阳,欲与他父亲大司农周忠筹划大事。
这就好比后世和谐年间,北京要职与地方省市要职,孰轻孰重,一目了然。若是北京能有前途,绝对会先在北京积累官势,而后再下放至地方积累资历,最终晋升为国家权要。
汉世与后世虽相差两千年,但是这官场心思却十分类似:若是京师有希望,绝不会留在地方郡县。
汉帝国毕竟尚未分崩离析,类如袁隗、袁绍、袁术虽轻视董卓,但此时还不敢轻视汉帝国皇权。类如许攸,此时虽周旋于袁绍之侧,但是只是欲抱袁绍大腿,努力上爬,而非是全心全意替袁绍安稳根基,进而谋划天下。
亦是因此,董卓心中,京师虎赍中郎将职位,远超过所谓州牧。刘杲若能入雒为虎赍中郎将,才算真正踏入汉帝国中心官场。待在地方充任州牧,有甚前途?
真实历史上,董卓入雒时,早代替丁原为并州牧,但是董卓重视将军称号、统军实权,却对并州牧丝毫不理会。
这个时空中,董卓入雒时,挂名凉州牧,但是董卓依然轻视所谓的州牧,重心全放在雒京权势。
董卓自以为他所提出条件,既能照顾刘杲金城郡布局,盐池利益,又举辟刘杲入雒,融入雒京权要圈,无一不是对刘杲前途大大有利。便是李儒,也觉得董卓这条件,对刘杲太过厚爱,刘杲怎会拒绝?
然而,刘杲熟悉历史,知天下即将大乱,州牧能够转变为一方军阀,成就一番基业,心思自然与董卓不同。因为眼界问题,刘杲、董卓两人看待问题的出发点,一开始便是南辕北辙。
闻听董卓开出条件,宋泓挠挠眉心,苦笑道:“雒阳虽好,居之不易。将军虽看重刘并州,但是恐怕他却不愿入雒。”
“昔日平羌立功之后,先帝相召,刘并州还是狐疑不决,乃至弃官隐居,躲避时事。况于今日?刘并州精于文事、武事,却不通吏事、人情,放之边疆,可以威武*,调迁京师,怕是只能惹祸上身,麻烦丛生。”
刘杲早与宋泓稍稍沟通过,托言雒京刚遭动乱,董卓又是以强兵军管雒京,时事未定,他不敢轻易涉及朝政。
昔日宋泓入雒时,刘杲告诉他将有数月霖雨,而后刘杲所言如期验证。宋泓心中惊异,以为刘杲掌握当世流行的“谶言之术”。
宋泓对谶言亦有兴趣,曾手书书信,准备询问刘杲相关谶言。不过宋泓书信未成,却为崔烈所止。
崔烈劝道:“王莽、世祖{刘秀}皆以谶言行大事,以符录聚英才。虽瓦舍吏兵,皆因符录之命,而为王莽、世祖大用。伯兴名高功大,虽处在低位,风言流语依然渐起。若是提及谶语,怕是伯兴自此被皇帝忌讳,不再授予兵事。”
宋泓心思,昔日平定张牛角时,赵云、颜良、文丑人在行伍之中,却被刘杲突然倚重,骤然身居高位,成为刘杲手下知名武将。刘杲入并州后,类如卫凯、徐晃、孙资、郝昭、郭准等,都是声名不显,却为刘杲骤然录用,并委以大事。若是真是生搬硬套,刘杲还真有点王莽符命、刘秀图谶痕迹。
因为顾忌刘杲前途,宋泓将谶语之事压下,但是宋泓却因此更重视刘杲谋划,认为刘杲之所以不愿入雒,肯定有原因。
宋泓虽然口口声声称“只言国事,不涉及家事”,但是心底还是偏向刘杲。所以便替刘杲分辩,打消董卓征辟刘杲入雒念头。
与宋泓扯皮一会,董卓终于意识到,不知缘何,刘杲可能真不愿入雒,周旋于朝廷诸公之间。
董卓无奈的摇摇头:“刘伯兴莫非是信不我董卓?今大汉衰世,正是急于任用人才时。”
“荀爽、蔡邕、陈纪等人相继入朝;故大将军帐下何颙、郑泰亦愿... -->>
第224条件
有付出,当然有所求。
董卓百般让步,目的自然就是第三条:刘杲入雒为虎赍中郎将!
董卓眼里,大汉虽然是衰世,但也不过如顺、桓两帝时一般,尚能苟延残喘。董卓非穿越人士,不知这汉帝国如今已经站在崩溃边缘,数月之后,便会山东诸侯迭起,揭开纷纷战乱,三国争霸序幕。
此时的汉帝国众豪杰,大都尚未霸占一地,形成军阀集团心思。如今,这些豪杰心中,雒京千石官秩,远远高于边疆两千石。
类如荀彧、荀攸这等人,也是身在雒京,效力宫廷;类如河内温县司马防,也是志向在京师;又如法正、陈群等等三国风云人物,此刻亦是皆在雒阳。
类如世代京宦的周氏,虽然诸如周瑜因为父亲周异早死,又与叔父大司农周忠一系不合;周忠之子周晖,因为时事动荡,都从雒阳返回老家庐江舒县。但是一朝听闻雒京变局,周晖立即集结无数宾客属从,自庐江千里奔往雒阳,欲与他父亲大司农周忠筹划大事。
这就好比后世和谐年间,北京要职与地方省市要职,孰轻孰重,一目了然。若是北京能有前途,绝对会先在北京积累官势,而后再下放至地方积累资历,最终晋升为国家权要。
汉世与后世虽相差两千年,但是这官场心思却十分类似:若是京师有希望,绝不会留在地方郡县。
汉帝国毕竟尚未分崩离析,类如袁隗、袁绍、袁术虽轻视董卓,但此时还不敢轻视汉帝国皇权。类如许攸,此时虽周旋于袁绍之侧,但是只是欲抱袁绍大腿,努力上爬,而非是全心全意替袁绍安稳根基,进而谋划天下。
亦是因此,董卓心中,京师虎赍中郎将职位,远超过所谓州牧。刘杲若能入雒为虎赍中郎将,才算真正踏入汉帝国中心官场。待在地方充任州牧,有甚前途?
真实历史上,董卓入雒时,早代替丁原为并州牧,但是董卓重视将军称号、统军实权,却对并州牧丝毫不理会。
这个时空中,董卓入雒时,挂名凉州牧,但是董卓依然轻视所谓的州牧,重心全放在雒京权势。
董卓自以为他所提出条件,既能照顾刘杲金城郡布局,盐池利益,又举辟刘杲入雒,融入雒京权要圈,无一不是对刘杲前途大大有利。便是李儒,也觉得董卓这条件,对刘杲太过厚爱,刘杲怎会拒绝?
然而,刘杲熟悉历史,知天下即将大乱,州牧能够转变为一方军阀,成就一番基业,心思自然与董卓不同。因为眼界问题,刘杲、董卓两人看待问题的出发点,一开始便是南辕北辙。
闻听董卓开出条件,宋泓挠挠眉心,苦笑道:“雒阳虽好,居之不易。将军虽看重刘并州,但是恐怕他却不愿入雒。”
“昔日平羌立功之后,先帝相召,刘并州还是狐疑不决,乃至弃官隐居,躲避时事。况于今日?刘并州精于文事、武事,却不通吏事、人情,放之边疆,可以威武*,调迁京师,怕是只能惹祸上身,麻烦丛生。”
刘杲早与宋泓稍稍沟通过,托言雒京刚遭动乱,董卓又是以强兵军管雒京,时事未定,他不敢轻易涉及朝政。
昔日宋泓入雒时,刘杲告诉他将有数月霖雨,而后刘杲所言如期验证。宋泓心中惊异,以为刘杲掌握当世流行的“谶言之术”。
宋泓对谶言亦有兴趣,曾手书书信,准备询问刘杲相关谶言。不过宋泓书信未成,却为崔烈所止。
崔烈劝道:“王莽、世祖{刘秀}皆以谶言行大事,以符录聚英才。虽瓦舍吏兵,皆因符录之命,而为王莽、世祖大用。伯兴名高功大,虽处在低位,风言流语依然渐起。若是提及谶语,怕是伯兴自此被皇帝忌讳,不再授予兵事。”
宋泓心思,昔日平定张牛角时,赵云、颜良、文丑人在行伍之中,却被刘杲突然倚重,骤然身居高位,成为刘杲手下知名武将。刘杲入并州后,类如卫凯、徐晃、孙资、郝昭、郭准等,都是声名不显,却为刘杲骤然录用,并委以大事。若是真是生搬硬套,刘杲还真有点王莽符命、刘秀图谶痕迹。
因为顾忌刘杲前途,宋泓将谶语之事压下,但是宋泓却因此更重视刘杲谋划,认为刘杲之所以不愿入雒,肯定有原因。
宋泓虽然口口声声称“只言国事,不涉及家事”,但是心底还是偏向刘杲。所以便替刘杲分辩,打消董卓征辟刘杲入雒念头。
与宋泓扯皮一会,董卓终于意识到,不知缘何,刘杲可能真不愿入雒,周旋于朝廷诸公之间。
董卓无奈的摇摇头:“刘伯兴莫非是信不我董卓?今大汉衰世,正是急于任用人才时。”
“荀爽、蔡邕、陈纪等人相继入朝;故大将军帐下何颙、郑泰亦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