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抗日之雪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三十六章:北上寻亲(一)
部队整编完后,日常的训练工作基本上不用韩云华来操心,除了机械化旅和炮兵旅外,其他几个旅的战士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过韩云华了。
韩云华知道无论是杨成武还是李大勇、王剑都是打仗的能手,根本不需要他指手画脚,况且还有特战队在那边指导部队训练,所以韩云华很放心。而机械化旅和炮兵旅都是技术含量极高的技术兵种,现在日军的战车实用技术还很落后,所以韩云华得时常指导机械化旅训练,他要训练出一支向德国装甲大王德古里安率领的装甲军一样的钢铁洪流。
韩云华知道虽然日本产的九四九五式的装甲车实在有些落后,就算在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的中国战场,日军的这些战车也是时常受到没有反坦克装备的中国军队的威胁,被形象的称作“王八盒子”或”铁王八”。合同时期的欧洲各国生产的坦克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德国装甲师的战斗力比日本是个装甲师团都要强悍得多。
现在日本大多数的装甲力量无论是从装甲厚度也就防御力还是火炮配置上来说,都是极其差劲的一种装甲力量。就拿韩云华这次缴获最多的九四九五这两种战车来说吧:九四战车又名“豆”战车,这种战车是骑兵战车装备骑兵旅团与日军野战师团的骑兵联队、搜索联队,用于引导步兵冲击,快速突袭与对敌追击任务,94式骑兵装甲车不具备92式骑兵战车的强火力,但防护能力较高,此型骑兵战车数量较大,在中国战场上造成了巨大伤亡。
然而 94式装甲车服重量只有可怜的3.2 ,而装甲厚度也只有12 mm ,装甲的连接方法为焊接。94式装甲车的速度为动动力引擎为35马力汽油发动机武器。最让韩云华看不上眼的就是94装甲车的武器系统,竟然没有火炮,只有7.7mm或6.5mm重机枪一挺,乘员更是只有2名。可以说94式骑兵装甲车 的性能及其糟糕,几乎就是一挺移动的重机枪。
这次大战缴获的战车中最让韩云华满意的是九五式战车,这种战车虽然同样很垃圾,但是九五式战车各方面的性能要比九四式战车强大很多,同时缴获的数量还很可观,所以韩云华对那个九五式战车团充满了期待。1932年日本研制成功92式重型装甲车,用于装备日本的“骑兵战车队”,遂行侦察作战任务。但这种装甲车的主要武器是2挺6.5mm九一式机枪,火力较弱,而1929年研制的89式中型坦克机动性又较差,于是日本军方决定研制一种兼有92式装甲车的机动性和89式中型坦克的火力的轻型坦克。
1933年7月,日本陆军技术本部开始了设计工作,由三菱制作所来试制。三菱公司先期制成了A、B两种制式样车。随后,又综合它们的优点制成了正式样车。1934年7月开始,依托骑兵学校和步兵学校,进行了射击试验和700千米的行驶试验,证明其性能良好。但战斗全重超过了预定的6.5吨,达到了7.5吨,最大速度也未达到指标。经过减轻重量的修改设计后,于1934年9月制成了第二轮样车,试验时,最大速度曾达到了46千米/小时的较高速度,满足了军方的要求。又经过局部修改后,于1935年正式定型,由于这一年是日本皇纪(神武天皇)2595年,所以定名为95式轻战车(轻型坦克)。其中有一种生产数量很少的型号(日本人称为“北满型”)仅用来装备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北部的关东军战车部队。
95式轻战车的自重为6.7吨,战斗全重7.4吨,乘员3人(车长、驾驶员、机枪手),车长4.3米,车宽2.07米,车高2.28米,算得上是“小巧玲珑”。 95式轻型坦克上的主要武器是1门94式37毫米坦克炮,1933年试制完成。这种37毫米火炮身管相对较长,全炮长1.36米,重仅64千克,具有一定的穿甲威力,在3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穿透45毫米厚的钢装甲。弹药基数为120发。发射的弹种有穿甲弹和榴弹。火炮的高低射界为-10度~+24度,方向射界为左右各10度。也就是说,即使炮塔不旋转,火炮也可以左右转动10度。辅助武器是2挺仿捷克造的97式7.7毫米重机枪,可自动连发射击,乘员需抵肩射击,弹仓内有20发机枪弹(到二战后期改为链式供弹),带1.5倍的瞄准镜,其中的1挺为前机枪,另1挺为炮塔后机枪,共携弹3 000发。前机枪由机枪手操纵,炮塔后机枪由车长操纵。前机枪的射界为:高低-10度~+35度,方向射界左右各25度;炮塔后机枪:高低-10度~+25度,方向射界左右各25度。由此还可以看出,95式轻型坦克的车长是够累的,一个人既要指挥全车作战,又要打*、装炮弹和操纵炮塔后机枪,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不过,95式轻战车既然定位为“支援步兵作战”,机枪火力便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火力布置和乘员分工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九五式轻型坦克一共生产了1250辆,被日本用来侵略我国和东南亚,一直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30年代,95式轻型坦克算是一种优秀的轻型坦克,但它的致命弱点是防护差,火力弱,在苏日哈拉哈河战斗中即遭到苏军T-26坦克的重创。后来在侵华战争中,中国军队的反坦克炮也能轻易击穿其装甲。太平洋战争和战争后期的苏日战争中更是惨败。但是最起码在现在这个关头,对于几乎没有什么装甲力量的中国,这三个战车团所能起到的作用几乎大于任何一个中国集团军。
况且日军的装甲力量也很少,在中国战场上只有那几个真正的精锐野战师团才会装备一到两个战车大队。其他的日军师团就没这个待遇了,可想而知装甲力量在日军中也是不常见的,像韩云华这样大规模集团性是用战车的在中国战场上还是很少见的。
机械化旅是组建完毕了,训练的情况也还好,比韩云华自己预料的要强上不少,毕竟机械化旅的战士们都是受过教育的学生兵,其接受能力还是很强的。在加上韩云华这个军区司令员的亲自教学监督,谁敢不用心学。
所以,尽管现在机械化旅还未形成战斗力,但是执行一下火力支援和战场突击任务还是没问题。但是最让韩云华担心的是机械化旅的后勤保障问题,机械化旅所需要的武器装备都是自动武器,包括自卫手枪。武器装备还好说,毕竟韩云华这次缴获的武器弹药极多,还真不缺这些东西。但是这些武器所需要的弹药却是一个不小的问题,而战车上装备的那些火炮和重机枪也是一个吞金兽。尤其是战车使用的37mm火炮的炮弹中国现在还不能自己生产,虽然驻蒙兵团已经在包头修建了一个专门用于生产这种型号的炮弹的工厂,可惜还没有生产便落入了韩云华手里。但是韩云华却对武器生产也是一窍不通,看着那些暂新的机器设备静静地带在库房里生锈而不能使用,韩云华心里还真不是滋味。
尽管内蒙古军区也有自己的兵工厂,但是那只能生产一些手榴弹、子弹复装等,还真没有能生产从战车使用的炮弹这种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内蒙古军区的机械化旅持续战斗的能力被减弱到了最低,虽然... -->>
第一百三十六章:北上寻亲(一)
部队整编完后,日常的训练工作基本上不用韩云华来操心,除了机械化旅和炮兵旅外,其他几个旅的战士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过韩云华了。
韩云华知道无论是杨成武还是李大勇、王剑都是打仗的能手,根本不需要他指手画脚,况且还有特战队在那边指导部队训练,所以韩云华很放心。而机械化旅和炮兵旅都是技术含量极高的技术兵种,现在日军的战车实用技术还很落后,所以韩云华得时常指导机械化旅训练,他要训练出一支向德国装甲大王德古里安率领的装甲军一样的钢铁洪流。
韩云华知道虽然日本产的九四九五式的装甲车实在有些落后,就算在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的中国战场,日军的这些战车也是时常受到没有反坦克装备的中国军队的威胁,被形象的称作“王八盒子”或”铁王八”。合同时期的欧洲各国生产的坦克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德国装甲师的战斗力比日本是个装甲师团都要强悍得多。
现在日本大多数的装甲力量无论是从装甲厚度也就防御力还是火炮配置上来说,都是极其差劲的一种装甲力量。就拿韩云华这次缴获最多的九四九五这两种战车来说吧:九四战车又名“豆”战车,这种战车是骑兵战车装备骑兵旅团与日军野战师团的骑兵联队、搜索联队,用于引导步兵冲击,快速突袭与对敌追击任务,94式骑兵装甲车不具备92式骑兵战车的强火力,但防护能力较高,此型骑兵战车数量较大,在中国战场上造成了巨大伤亡。
然而 94式装甲车服重量只有可怜的3.2 ,而装甲厚度也只有12 mm ,装甲的连接方法为焊接。94式装甲车的速度为动动力引擎为35马力汽油发动机武器。最让韩云华看不上眼的就是94装甲车的武器系统,竟然没有火炮,只有7.7mm或6.5mm重机枪一挺,乘员更是只有2名。可以说94式骑兵装甲车 的性能及其糟糕,几乎就是一挺移动的重机枪。
这次大战缴获的战车中最让韩云华满意的是九五式战车,这种战车虽然同样很垃圾,但是九五式战车各方面的性能要比九四式战车强大很多,同时缴获的数量还很可观,所以韩云华对那个九五式战车团充满了期待。1932年日本研制成功92式重型装甲车,用于装备日本的“骑兵战车队”,遂行侦察作战任务。但这种装甲车的主要武器是2挺6.5mm九一式机枪,火力较弱,而1929年研制的89式中型坦克机动性又较差,于是日本军方决定研制一种兼有92式装甲车的机动性和89式中型坦克的火力的轻型坦克。
1933年7月,日本陆军技术本部开始了设计工作,由三菱制作所来试制。三菱公司先期制成了A、B两种制式样车。随后,又综合它们的优点制成了正式样车。1934年7月开始,依托骑兵学校和步兵学校,进行了射击试验和700千米的行驶试验,证明其性能良好。但战斗全重超过了预定的6.5吨,达到了7.5吨,最大速度也未达到指标。经过减轻重量的修改设计后,于1934年9月制成了第二轮样车,试验时,最大速度曾达到了46千米/小时的较高速度,满足了军方的要求。又经过局部修改后,于1935年正式定型,由于这一年是日本皇纪(神武天皇)2595年,所以定名为95式轻战车(轻型坦克)。其中有一种生产数量很少的型号(日本人称为“北满型”)仅用来装备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北部的关东军战车部队。
95式轻战车的自重为6.7吨,战斗全重7.4吨,乘员3人(车长、驾驶员、机枪手),车长4.3米,车宽2.07米,车高2.28米,算得上是“小巧玲珑”。 95式轻型坦克上的主要武器是1门94式37毫米坦克炮,1933年试制完成。这种37毫米火炮身管相对较长,全炮长1.36米,重仅64千克,具有一定的穿甲威力,在3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穿透45毫米厚的钢装甲。弹药基数为120发。发射的弹种有穿甲弹和榴弹。火炮的高低射界为-10度~+24度,方向射界为左右各10度。也就是说,即使炮塔不旋转,火炮也可以左右转动10度。辅助武器是2挺仿捷克造的97式7.7毫米重机枪,可自动连发射击,乘员需抵肩射击,弹仓内有20发机枪弹(到二战后期改为链式供弹),带1.5倍的瞄准镜,其中的1挺为前机枪,另1挺为炮塔后机枪,共携弹3 000发。前机枪由机枪手操纵,炮塔后机枪由车长操纵。前机枪的射界为:高低-10度~+35度,方向射界左右各25度;炮塔后机枪:高低-10度~+25度,方向射界左右各25度。由此还可以看出,95式轻型坦克的车长是够累的,一个人既要指挥全车作战,又要打*、装炮弹和操纵炮塔后机枪,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不过,95式轻战车既然定位为“支援步兵作战”,机枪火力便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火力布置和乘员分工上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九五式轻型坦克一共生产了1250辆,被日本用来侵略我国和东南亚,一直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30年代,95式轻型坦克算是一种优秀的轻型坦克,但它的致命弱点是防护差,火力弱,在苏日哈拉哈河战斗中即遭到苏军T-26坦克的重创。后来在侵华战争中,中国军队的反坦克炮也能轻易击穿其装甲。太平洋战争和战争后期的苏日战争中更是惨败。但是最起码在现在这个关头,对于几乎没有什么装甲力量的中国,这三个战车团所能起到的作用几乎大于任何一个中国集团军。
况且日军的装甲力量也很少,在中国战场上只有那几个真正的精锐野战师团才会装备一到两个战车大队。其他的日军师团就没这个待遇了,可想而知装甲力量在日军中也是不常见的,像韩云华这样大规模集团性是用战车的在中国战场上还是很少见的。
机械化旅是组建完毕了,训练的情况也还好,比韩云华自己预料的要强上不少,毕竟机械化旅的战士们都是受过教育的学生兵,其接受能力还是很强的。在加上韩云华这个军区司令员的亲自教学监督,谁敢不用心学。
所以,尽管现在机械化旅还未形成战斗力,但是执行一下火力支援和战场突击任务还是没问题。但是最让韩云华担心的是机械化旅的后勤保障问题,机械化旅所需要的武器装备都是自动武器,包括自卫手枪。武器装备还好说,毕竟韩云华这次缴获的武器弹药极多,还真不缺这些东西。但是这些武器所需要的弹药却是一个不小的问题,而战车上装备的那些火炮和重机枪也是一个吞金兽。尤其是战车使用的37mm火炮的炮弹中国现在还不能自己生产,虽然驻蒙兵团已经在包头修建了一个专门用于生产这种型号的炮弹的工厂,可惜还没有生产便落入了韩云华手里。但是韩云华却对武器生产也是一窍不通,看着那些暂新的机器设备静静地带在库房里生锈而不能使用,韩云华心里还真不是滋味。
尽管内蒙古军区也有自己的兵工厂,但是那只能生产一些手榴弹、子弹复装等,还真没有能生产从战车使用的炮弹这种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内蒙古军区的机械化旅持续战斗的能力被减弱到了最低,虽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