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贾招弟穿越纪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下定决心留在这里,招弟身上的重量仿佛轻了许多。
既然留在这儿了,那就好好的过吧。
招弟慢慢把手伸向了头上的冲天辫,这是招弟娘的杰作,红绳绑了一圈儿又一圈儿,上面打了不知多少个结。
没关系,小姑娘有的是耐心,慢慢的一点儿点儿解了下来,真的是……已经忍它很久了。
让一个实际已经80岁的童颜老太太绑冲天辫什么的,口味儿实在是太重了。
即便这几天招弟不怎么说话,也从家人日常的对话里了解了很多的信息。
招弟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姐姐的名字竟然很正常,叫大丫,贾大丫。
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想来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这家人要儿子的心还不是那么急切,等到第二个姑娘生出来,一家人的急切的心情□□裸的从招弟的名字上显露了出来:“玉皇大帝、王母娘娘、观世音菩萨……请保佑下一个一定要生一个男娃哟”。
算了,不过是个名字,不叫招弟叫什么呢?二丫?也挺惊悚的。
想想别人叫自己二丫的场景,招弟打了个寒战。还是叫招弟好,招弟好。
大丫今年9岁了,是个腼腆的姑娘,已经可以帮着娘一起干些家务活了。
大丫每天帮着娘做饭、烧火、喂鸡,没事的时候就和村里的小孩儿一起去山脚下采点野菜,运气好还能采到一点蘑菇。
农村的人家,能吃饱饭就不错了,至于让大丫读书什么的,家里人是连想都没有想过的。
然而家里却是有读书人的,是招弟的二叔,招弟爹的亲兄弟。
二叔名叫贾顺,据说是有字的,字什么招弟爹却不记得了,按他说起的什么字呢,贾大、贾二叫着就挺好。
……招弟几乎已经喜欢招弟这个名字了,没叫贾二丫什么的实在是太好了。
这样的人家要供一个读书人,可想而知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不仅是少了一个壮劳力,多了一份口粮的事情,还要买笔墨纸砚。
读书的孩子大了还好,可以自己在家温书,小的时候去私塾还要花费不少束脩。
全家人身上的衣服就没有不打补丁的,贾二叔身上却没有,他是读书人自然不能丢了读书人的脸面。
贾二叔是招弟奶奶的命根子,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过肉薄肉厚却是不一样的。
在招弟出生后没多久,他们就分了家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除去贾二叔读书的花费,家里也实在养不活这么多口人了。
贾爷爷找来了里正,再请上几个辈分大的亲戚,招弟爹带着招弟娘和大丫、招弟两姐妹一起被分了出去。
贾奶奶将村边上不规整的两亩薄田分给了老大,算计着剩下的地每年的收成应该够供老二读书的花用,但也实在没有什么富余了。
想了想又叫老大每年交两袋粮上来,算是供养老人了。
贾爷爷一贯是不管事的,虽然也觉得给老大分的少点,但读书的那个总归是最重要的。
老二才是老贾家的希望,只盼着祖坟冒青烟家里能出个官老爷。
至于老大,苦点儿就苦点儿吧。等以后二儿子出息了,自也会补贴他哥的。
更何况十里八村儿分家不均这样的事儿虽然不多,可也不是头一桩了。
老头儿虽然不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文绉绉的话儿,却知道邻村儿12岁的小秀才见到县老爷都不用下跪的。据说县老爷竟还客气的很呢。
家里能出个读书人是祖宗保佑,苦谁都不能苦了他。
谁也不知道,招弟爹是愿意分家的。
甚至他很高兴,带着招弟他们娘三个搬出去的时候,脚步都控制不住的轻快。
家里老二已经连考了三次秀才了,都没中,听说也曾经拿着考试的卷宗找过镇上的私塾先生看过,先生却是直摇头的。
一辈子考不上秀才的不是没有啊,即便是考上了,当一辈子穷秀才的就更多了。
招弟爹也不是没做过弟弟变成官老爷,自己跟着吃香的喝辣的的梦。
但是时间长了也知道老二虽然心气儿高,但可能不是读书那块料。
家里眼见着一年年的穷了,去年就已经开始卖地了。
现在分家还能得两亩薄田,若是等上两年再分的话,恐怕是连这点都没有了... -->>
下定决心留在这里,招弟身上的重量仿佛轻了许多。
既然留在这儿了,那就好好的过吧。
招弟慢慢把手伸向了头上的冲天辫,这是招弟娘的杰作,红绳绑了一圈儿又一圈儿,上面打了不知多少个结。
没关系,小姑娘有的是耐心,慢慢的一点儿点儿解了下来,真的是……已经忍它很久了。
让一个实际已经80岁的童颜老太太绑冲天辫什么的,口味儿实在是太重了。
即便这几天招弟不怎么说话,也从家人日常的对话里了解了很多的信息。
招弟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姐姐的名字竟然很正常,叫大丫,贾大丫。
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想来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这家人要儿子的心还不是那么急切,等到第二个姑娘生出来,一家人的急切的心情□□裸的从招弟的名字上显露了出来:“玉皇大帝、王母娘娘、观世音菩萨……请保佑下一个一定要生一个男娃哟”。
算了,不过是个名字,不叫招弟叫什么呢?二丫?也挺惊悚的。
想想别人叫自己二丫的场景,招弟打了个寒战。还是叫招弟好,招弟好。
大丫今年9岁了,是个腼腆的姑娘,已经可以帮着娘一起干些家务活了。
大丫每天帮着娘做饭、烧火、喂鸡,没事的时候就和村里的小孩儿一起去山脚下采点野菜,运气好还能采到一点蘑菇。
农村的人家,能吃饱饭就不错了,至于让大丫读书什么的,家里人是连想都没有想过的。
然而家里却是有读书人的,是招弟的二叔,招弟爹的亲兄弟。
二叔名叫贾顺,据说是有字的,字什么招弟爹却不记得了,按他说起的什么字呢,贾大、贾二叫着就挺好。
……招弟几乎已经喜欢招弟这个名字了,没叫贾二丫什么的实在是太好了。
这样的人家要供一个读书人,可想而知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不仅是少了一个壮劳力,多了一份口粮的事情,还要买笔墨纸砚。
读书的孩子大了还好,可以自己在家温书,小的时候去私塾还要花费不少束脩。
全家人身上的衣服就没有不打补丁的,贾二叔身上却没有,他是读书人自然不能丢了读书人的脸面。
贾二叔是招弟奶奶的命根子,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过肉薄肉厚却是不一样的。
在招弟出生后没多久,他们就分了家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除去贾二叔读书的花费,家里也实在养不活这么多口人了。
贾爷爷找来了里正,再请上几个辈分大的亲戚,招弟爹带着招弟娘和大丫、招弟两姐妹一起被分了出去。
贾奶奶将村边上不规整的两亩薄田分给了老大,算计着剩下的地每年的收成应该够供老二读书的花用,但也实在没有什么富余了。
想了想又叫老大每年交两袋粮上来,算是供养老人了。
贾爷爷一贯是不管事的,虽然也觉得给老大分的少点,但读书的那个总归是最重要的。
老二才是老贾家的希望,只盼着祖坟冒青烟家里能出个官老爷。
至于老大,苦点儿就苦点儿吧。等以后二儿子出息了,自也会补贴他哥的。
更何况十里八村儿分家不均这样的事儿虽然不多,可也不是头一桩了。
老头儿虽然不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文绉绉的话儿,却知道邻村儿12岁的小秀才见到县老爷都不用下跪的。据说县老爷竟还客气的很呢。
家里能出个读书人是祖宗保佑,苦谁都不能苦了他。
谁也不知道,招弟爹是愿意分家的。
甚至他很高兴,带着招弟他们娘三个搬出去的时候,脚步都控制不住的轻快。
家里老二已经连考了三次秀才了,都没中,听说也曾经拿着考试的卷宗找过镇上的私塾先生看过,先生却是直摇头的。
一辈子考不上秀才的不是没有啊,即便是考上了,当一辈子穷秀才的就更多了。
招弟爹也不是没做过弟弟变成官老爷,自己跟着吃香的喝辣的的梦。
但是时间长了也知道老二虽然心气儿高,但可能不是读书那块料。
家里眼见着一年年的穷了,去年就已经开始卖地了。
现在分家还能得两亩薄田,若是等上两年再分的话,恐怕是连这点都没有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