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强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利益。
瑞典、勃兰登堡、汉堡、库尔兰等国家也在这一时期从事奴隶贸易,为此在非洲海岸占领了一些据点。由于西非地区的本土经济以采集和狩猎为主,食物产量有限。为了供养奴隶在长途贩途中的伙食,在这些据点周围开辟了农业地区,从泰西和美洲引进甘薯、薯蓣等粮食作物。
泰西国家在美洲的殖民地管理方式基本相同。即将其与本土区别对待,向殖民地派出代表国王的总督或副王,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受到遏制和监管。被迫种植宗主国需要的单一经济作物,矿业高度发达,其他工业发展停滞,甚至连农具和衣物等基本消费品也无法生产。宗主国从殖民地无偿或低价输出产品,甚至因此产生了殖民地通货紧缩、不得不借用别国货币......
仔细的听完了这些,齐雨幕长长叹息一声:“我现在终于知道这些泰西国家是如何强大起来的了。”
“是啊......”丁云毅默默的点了点头。
其实,无论是荷兰、葡萄牙、还是西班牙,和正在逐渐强大起来的英国对日后印度殖民地的掠夺相比,实在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是在征服战争的进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东印度公司占领孟加拉后,曾假手那瓦布作傀儡进行统治。继而又实行“双重管理制度”:那瓦布当局管理民事,公司掌握征收田赋权。1773年,英国国会通过“印度管理法案”,规定由英国政府任命英属印度领地的总督,“双重管理制度”结束。1784年。英国国会又通过“改善东印度公司和不列颠印度领地管理法案”。根据这项法令,由内阁任命一个督察委员会来处理印度的一切重大问题;尽管任用一切文职人员和军职人员的权力,仍属于公司的董事会,但是统治印度的最高权力已归于英国政府。
英国殖民统治印度制度的变化,是为英国资产阶级掠夺印度的需要服务的。在17、18世纪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军事征服和建立殖民统治制度过程中,英国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其对殖民地掠夺的主要手段是:海盗抢劫、不等价贸易、直接搜刮。东印度公司占领孟加拉后,洗劫国库,掠走财富总值达3700万英镑,其中有2100万英镑落入公司高级职员的腰包,克莱武一人就抢得23.4万英镑;攻陷迈索尔首府时,英国人仅掠获王室珍宝就值1500万英镑。
“双重管理制”保证了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直接搜刮土地税。在东印度公司未接管孟加拉征税权以前,孟加拉的田赋实收额为81万英镑,而公司接管后的一年,田赋额便猛增至147万英镑,到次后竟高达300万英镑。公司对手工业者的剥削也极残酷。它通过自己布满在各地的商馆和印度经纪人,强迫成千上万的印度手工业者为其加工订货,而支付给他们的价格却低于市价的一半,甚至不足以购买原料。
此外,公司还垄断食盐、烟草和鸦片等项贸易。仅食盐专利一项,每年就净赚80万英镑;公司强迫孟加拉农民种植鸦片,以低价收购,再用走私方式运到中国,牟取暴利,鸦片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七分之一。英国殖民者从印度掠夺来的大量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英国。在占领孟加拉以后的58年间,英国从印度榨取了10亿英镑的财富。
这一大笔财富促进了英国的工业革命,使它迅速成为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强国。但是,英国对印度骇人听闻的掠夺,却严重地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使印度变成一个极端贫穷、哀鸿遍野的国家。
而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力量日益强大。他们坚持要求开放印度市场,参与对印度的剥削。
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被取消。从此开始了英国工业资本对印度掠夺的新阶段,印度日益变成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英国借助于低关税:丝织品课税3.5%,毛织品课税2%,输往印度的棉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自古号称世界棉织业大国的印度,现在到处充斥了英国的棉织品。在英国廉价商品的冲击下,印度的手工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百万手工业者破产失业,陷入绝境。著名的纺织工业中心达卡迅速衰落萧条,人口从15万人减到3万人。
总督本丁克供认:“悲惨的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为了保证税收来源及培植殖民统治的社会支柱,英国殖民者在印度实行新的田赋制度。
殖民当局首先在孟加拉、比哈尔和奥里萨等省实行“固定柴明达尔制”,取消农村公社的土地继承权,土地由公司交给柴明达尔;柴明达尔向农民征收租税,但须把土地税额的90%交给公司;不管征收地租的多寡。
这样,农民成了佃农,而柴明达尔成了拥有土地的地主。
殖民者先在马德拉斯后在孟买,实行“莱特瓦尔制”。该制度虽然承认公社农民对于耕地的所有权,但农民必须向公司缴纳相当于全年收成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土地税,农民实际上成了公司的佃农。
其后年又在中部地区实行“不固定柴明达尔制”,规定柴明达尔负责向农民征收租税,税额不固定,每25年至30年重定一次。
英国在印度实行的土地税制,虽然形式多样,但本质则一,即最大限度地压榨农民。
实行新土地税制后,殖民当局的土地税收入激增。
而很显然,丁云毅是非常欣赏英国的这样对殖民地的剥削手段的!RQ
利益。
瑞典、勃兰登堡、汉堡、库尔兰等国家也在这一时期从事奴隶贸易,为此在非洲海岸占领了一些据点。由于西非地区的本土经济以采集和狩猎为主,食物产量有限。为了供养奴隶在长途贩途中的伙食,在这些据点周围开辟了农业地区,从泰西和美洲引进甘薯、薯蓣等粮食作物。
泰西国家在美洲的殖民地管理方式基本相同。即将其与本土区别对待,向殖民地派出代表国王的总督或副王,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受到遏制和监管。被迫种植宗主国需要的单一经济作物,矿业高度发达,其他工业发展停滞,甚至连农具和衣物等基本消费品也无法生产。宗主国从殖民地无偿或低价输出产品,甚至因此产生了殖民地通货紧缩、不得不借用别国货币......
仔细的听完了这些,齐雨幕长长叹息一声:“我现在终于知道这些泰西国家是如何强大起来的了。”
“是啊......”丁云毅默默的点了点头。
其实,无论是荷兰、葡萄牙、还是西班牙,和正在逐渐强大起来的英国对日后印度殖民地的掠夺相比,实在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是在征服战争的进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东印度公司占领孟加拉后,曾假手那瓦布作傀儡进行统治。继而又实行“双重管理制度”:那瓦布当局管理民事,公司掌握征收田赋权。1773年,英国国会通过“印度管理法案”,规定由英国政府任命英属印度领地的总督,“双重管理制度”结束。1784年。英国国会又通过“改善东印度公司和不列颠印度领地管理法案”。根据这项法令,由内阁任命一个督察委员会来处理印度的一切重大问题;尽管任用一切文职人员和军职人员的权力,仍属于公司的董事会,但是统治印度的最高权力已归于英国政府。
英国殖民统治印度制度的变化,是为英国资产阶级掠夺印度的需要服务的。在17、18世纪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军事征服和建立殖民统治制度过程中,英国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其对殖民地掠夺的主要手段是:海盗抢劫、不等价贸易、直接搜刮。东印度公司占领孟加拉后,洗劫国库,掠走财富总值达3700万英镑,其中有2100万英镑落入公司高级职员的腰包,克莱武一人就抢得23.4万英镑;攻陷迈索尔首府时,英国人仅掠获王室珍宝就值1500万英镑。
“双重管理制”保证了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直接搜刮土地税。在东印度公司未接管孟加拉征税权以前,孟加拉的田赋实收额为81万英镑,而公司接管后的一年,田赋额便猛增至147万英镑,到次后竟高达300万英镑。公司对手工业者的剥削也极残酷。它通过自己布满在各地的商馆和印度经纪人,强迫成千上万的印度手工业者为其加工订货,而支付给他们的价格却低于市价的一半,甚至不足以购买原料。
此外,公司还垄断食盐、烟草和鸦片等项贸易。仅食盐专利一项,每年就净赚80万英镑;公司强迫孟加拉农民种植鸦片,以低价收购,再用走私方式运到中国,牟取暴利,鸦片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七分之一。英国殖民者从印度掠夺来的大量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英国。在占领孟加拉以后的58年间,英国从印度榨取了10亿英镑的财富。
这一大笔财富促进了英国的工业革命,使它迅速成为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工业强国。但是,英国对印度骇人听闻的掠夺,却严重地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使印度变成一个极端贫穷、哀鸿遍野的国家。
而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力量日益强大。他们坚持要求开放印度市场,参与对印度的剥削。
东印度公司对印度的贸易垄断权被取消。从此开始了英国工业资本对印度掠夺的新阶段,印度日益变成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英国借助于低关税:丝织品课税3.5%,毛织品课税2%,输往印度的棉织品由不足100万码增加到5100万码以上。自古号称世界棉织业大国的印度,现在到处充斥了英国的棉织品。在英国廉价商品的冲击下,印度的手工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百万手工业者破产失业,陷入绝境。著名的纺织工业中心达卡迅速衰落萧条,人口从15万人减到3万人。
总督本丁克供认:“悲惨的境况在商业史上是无与伦比的。棉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
为了保证税收来源及培植殖民统治的社会支柱,英国殖民者在印度实行新的田赋制度。
殖民当局首先在孟加拉、比哈尔和奥里萨等省实行“固定柴明达尔制”,取消农村公社的土地继承权,土地由公司交给柴明达尔;柴明达尔向农民征收租税,但须把土地税额的90%交给公司;不管征收地租的多寡。
这样,农民成了佃农,而柴明达尔成了拥有土地的地主。
殖民者先在马德拉斯后在孟买,实行“莱特瓦尔制”。该制度虽然承认公社农民对于耕地的所有权,但农民必须向公司缴纳相当于全年收成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土地税,农民实际上成了公司的佃农。
其后年又在中部地区实行“不固定柴明达尔制”,规定柴明达尔负责向农民征收租税,税额不固定,每25年至30年重定一次。
英国在印度实行的土地税制,虽然形式多样,但本质则一,即最大限度地压榨农民。
实行新土地税制后,殖民当局的土地税收入激增。
而很显然,丁云毅是非常欣赏英国的这样对殖民地的剥削手段的!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