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lewen6.com,梦穿康熙换乾坤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作者】葛兆光(原籍福建,1950年出生与上海,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台湾大学等客座教授。)
【弘毅的话:今日被单位里的纷杂扰了那份清静,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查阅什么资料,更没有心绪去继续弘毅的穿越之旅。于是,干脆放任自己的情绪,慢慢的去消磨无聊。下班回家后,信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多年以前就买回来的小册子,名字叫做《中国古代文化讲义》——正好,可以给正在位育宫里等着我继续“白活”的弘毅补充一点古代文化常识也好!于是,点上一支烟,坐在马桶上一目十行起来。倒不是五谷轮回,而是因为近几日频繁闹肚子,早就习惯使然了。
没有想到,一晃半个时辰就这么过去了,腰酸腿疼,却心清气爽起来!一本深入浅出的好书!赶紧打开电脑,在网上找出作者葛兆先先生此部大作的《自序》——《揣一张地图去古代中国旅行》,转换了格式就发到起点里来了。
其实功利的时候,读一读这种雅集,还是十分必要的。】
【正文】过去的古代中国文化论著,常常是好心的导游,他们凸显了一些传统,可能却遮蔽了一些历史。我总是希望能够为读者绘制一幅古代中国文化的地图,让阅读者更多地依靠自己的阅读和体验,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传统。
一
随着时间流逝,古代渐渐离我们远去,古代的那个中国文化世界,现在想想也只是一些“记忆”,当“过去”成为“历史”,而“历史”变成“文献”,我们靠着“文献”唤回“历史记忆”的时候,仿佛雾里看花,这个世界就有些面目不清了。说一下我的经验吧,大概在几十年以前,我还在读小学二年级,偷偷地看过《万花楼》、《三国演义》和《水浒》,那时候,古代中国在我的印象里,“社会”由好汉、英雄和恶人组成,要说“文化”,印象里就是豪气干云和尔虞我诈。再过十年,在那一场大混乱里面,偶像坍塌,传统崩溃,在政治预谋和集体意识共同制造的想像中,古代仿佛又在我心里变成了一个很残酷和很恐怖的专制社会,被贴上“奴隶”和“封建”标签的古代中国,没有了《清明上河图》中那种熙熙攘攘的生活图像,只剩下了鲁迅《狂人日记》里面背后写了“吃人”那几页冷冷的文字。再过十年,随着文化热的兴起,古代中国的文化图像又一次变得朦胧暧昧,一半是唐诗宋词老庄佛禅中那种超脱的飘逸,一半是《大诰》、《圣谕》制造出来那种心灵的禁锢,对飘逸的向往是想像的境界,对禁锢的恐惧似乎仍然在心头蔓延。好在那个时候,对于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的观念,也渐渐地显出心平气和来,五四以来形成的让传统为现代还旧债,叫历史替现实背黑锅的简单方式,也渐渐被反省。
我总觉得,五四时代以及后五四时代对古代中国文化的描述,多少有点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人把不断变化的文化传统,描述成为一个永恒固定的传统文化,这使得我们的阅读者以为,我们承继的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于是,要么把它当成负担不起的沉重包袱,要么把它当成消受不尽的巨大宝库,正反双方仿佛领了规定题目的大专辩论会队员,永远固执在自己的立场上没完没了地辩论下去。另一方面,他们为了确立现代的价值而否定古代的意义,于是,在没有很好地作历史研究的时候,就匆匆忙忙地勾勒一个叫做“传统”的假想敌,藉了批判这个假想敌来确认“现代”的合理性,可是,如果我们检讨一下这个时代的批判,我们发现,他们批判的,可能只是一个“想像的传统”,用现代西方理论术语来说,就是“发明的传统”,而真正大体符合这个传统的特征的时代,在漫长的两三千年里面,也许只有明代初期到中期那很短的一个时间。
可是,正像我一开始说的那样,“随着时间流逝,古代渐渐离我们远去,古代的那个中国文化世界,现在想想也只是一些记忆... -->>
【作者】葛兆光(原籍福建,1950年出生与上海,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台湾大学等客座教授。)
【弘毅的话:今日被单位里的纷杂扰了那份清静,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查阅什么资料,更没有心绪去继续弘毅的穿越之旅。于是,干脆放任自己的情绪,慢慢的去消磨无聊。下班回家后,信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多年以前就买回来的小册子,名字叫做《中国古代文化讲义》——正好,可以给正在位育宫里等着我继续“白活”的弘毅补充一点古代文化常识也好!于是,点上一支烟,坐在马桶上一目十行起来。倒不是五谷轮回,而是因为近几日频繁闹肚子,早就习惯使然了。
没有想到,一晃半个时辰就这么过去了,腰酸腿疼,却心清气爽起来!一本深入浅出的好书!赶紧打开电脑,在网上找出作者葛兆先先生此部大作的《自序》——《揣一张地图去古代中国旅行》,转换了格式就发到起点里来了。
其实功利的时候,读一读这种雅集,还是十分必要的。】
【正文】过去的古代中国文化论著,常常是好心的导游,他们凸显了一些传统,可能却遮蔽了一些历史。我总是希望能够为读者绘制一幅古代中国文化的地图,让阅读者更多地依靠自己的阅读和体验,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传统。
一
随着时间流逝,古代渐渐离我们远去,古代的那个中国文化世界,现在想想也只是一些“记忆”,当“过去”成为“历史”,而“历史”变成“文献”,我们靠着“文献”唤回“历史记忆”的时候,仿佛雾里看花,这个世界就有些面目不清了。说一下我的经验吧,大概在几十年以前,我还在读小学二年级,偷偷地看过《万花楼》、《三国演义》和《水浒》,那时候,古代中国在我的印象里,“社会”由好汉、英雄和恶人组成,要说“文化”,印象里就是豪气干云和尔虞我诈。再过十年,在那一场大混乱里面,偶像坍塌,传统崩溃,在政治预谋和集体意识共同制造的想像中,古代仿佛又在我心里变成了一个很残酷和很恐怖的专制社会,被贴上“奴隶”和“封建”标签的古代中国,没有了《清明上河图》中那种熙熙攘攘的生活图像,只剩下了鲁迅《狂人日记》里面背后写了“吃人”那几页冷冷的文字。再过十年,随着文化热的兴起,古代中国的文化图像又一次变得朦胧暧昧,一半是唐诗宋词老庄佛禅中那种超脱的飘逸,一半是《大诰》、《圣谕》制造出来那种心灵的禁锢,对飘逸的向往是想像的境界,对禁锢的恐惧似乎仍然在心头蔓延。好在那个时候,对于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的观念,也渐渐地显出心平气和来,五四以来形成的让传统为现代还旧债,叫历史替现实背黑锅的简单方式,也渐渐被反省。
我总觉得,五四时代以及后五四时代对古代中国文化的描述,多少有点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一些人把不断变化的文化传统,描述成为一个永恒固定的传统文化,这使得我们的阅读者以为,我们承继的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于是,要么把它当成负担不起的沉重包袱,要么把它当成消受不尽的巨大宝库,正反双方仿佛领了规定题目的大专辩论会队员,永远固执在自己的立场上没完没了地辩论下去。另一方面,他们为了确立现代的价值而否定古代的意义,于是,在没有很好地作历史研究的时候,就匆匆忙忙地勾勒一个叫做“传统”的假想敌,藉了批判这个假想敌来确认“现代”的合理性,可是,如果我们检讨一下这个时代的批判,我们发现,他们批判的,可能只是一个“想像的传统”,用现代西方理论术语来说,就是“发明的传统”,而真正大体符合这个传统的特征的时代,在漫长的两三千年里面,也许只有明代初期到中期那很短的一个时间。
可是,正像我一开始说的那样,“随着时间流逝,古代渐渐离我们远去,古代的那个中国文化世界,现在想想也只是一些记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