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皇帝对商人是怎么想的,他并没有像以往的帝王一样把商人放到农民的对立面去,对这些人课以重税;反而在切切实实维护商人的利益,洪武九年,山西平遥主簿成乐任官期满,州府考核认为他将商税都收齐了,‘能恢办商税’,褒其进京觐见,然遭皇帝批驳,说税有定额,若能恢办,不是这个人能力突出,而是在剥削下民,反而“命吏部移文以讯”。
洪武八年也有一个例子,有南雄来的商人入京贩卖货,至长淮关,小吏让他交税。这个商人不愿意交,双方扯皮,拖得时间长了,这个商人的货卖不出去,就告官了,朱皇帝看到这个案子,反而认为“执而留之,非人情矣。”最后居然判这个执法的小吏有罪,不仅杖责,而且还把这个小吏的俸禄偿给这个商人。
朱皇帝认为征税,尤其是征商税,是在“扰害百姓”,起先张昭华认为这是对前朝灭亡的反思,毕竟自元世祖至元文宗的70年间,国家赋税不断增加,如盐课增加20倍,茶课增加240倍,商税亦增加近10倍。人民为了逃避沉重的赋税负担,或逃亡,或啸聚山林,与官府对抗。商人有时也被迫罢市以抗苛税。最后终于爆发了起义,可谓是元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但是当她观察地越多,就会得出一个更匪夷所思的想法来。
这种政策不是来源于反思,其实是一个帝王的自大。
朱元璋是根本没有把商人算进国家的主体部分的。
难怪她前世曾经听过有分析明朝经济的,说这个朝代的税收,是史上最荒唐的税收,竟然只向穷苦百姓收税,却把占社会财富总量七成以上的富商大户抛在一边。
本朝的朱皇帝称雄一世,自认为天下没什么不能掌控的,他要百姓永远生活在‘其民淳淳’的小农经济中,他也要所有的官吏都行“其政闷闷”。
但是后一条已经让他失意了,因为不管杀掉多少官吏,永远都有腐化贪污的;前一条现在还看不出弊端来,他就以为这一条是万世不灭的了,殊不知明亡就亡在他亲自定的这三十税一的根子上。
连三十税一,都有十之八九的商人在逃税,问题是朱元璋还堂而皇之的庇护了这群不交税的商人。她将这个问题问了粮长,令她惊讶的是,粮长认为不课重税就是护民。
商人没有户籍,行商的人都是军籍、民籍,朱皇帝为各行各业编户,连**都有乐籍,唯独把商人排除在外,不承认有这种职业存在,自然也无商税可言。
小农经济是有显而易见的好处的,在天灾人祸没来之前,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发展模式是很好的。但是天灾人祸来了,小农经济最先垮掉,因为不收商税的国家的税收单一的可怜,也少的可怜,没有办法进行宏观调控,下一个垮掉的就是依托在小农经济之上的大资本家。这就和后世历史书上画的形容18世纪法国情势的漫画是差不离的,贵族资本家骑在农民的身上,农民虽然辛勤劳作,但是已经不堪重负,矛盾一触即发。所以明朝真的不是亡在外部,确确实实亡在了内部。
但是张昭华只能将这种从后世教训中得来的先见掩藏在心底了,她现在没有任何办法改变,只能先享受这种商税带来的好处——那就是张升行商的时候,能获得不小的利润。
张升近十年来发展地很好,是商队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领事了,手底下有十二三个人的队伍,最远走到了江浙和陕西去,一来一回交易了数千两白银,分下来净赚五百两,这是他赚的最大的一笔了,其他都是小零头,所以今年他又走了一趟陕西,不顾王氏的阻拦。
王氏拦着他当然是有原因的,他都二十岁了,总该要娶媳妇了吧。
朱皇帝对商人是怎么想的,他并没有像以往的帝王一样把商人放到农民的对立面去,对这些人课以重税;反而在切切实实维护商人的利益,洪武九年,山西平遥主簿成乐任官期满,州府考核认为他将商税都收齐了,‘能恢办商税’,褒其进京觐见,然遭皇帝批驳,说税有定额,若能恢办,不是这个人能力突出,而是在剥削下民,反而“命吏部移文以讯”。
洪武八年也有一个例子,有南雄来的商人入京贩卖货,至长淮关,小吏让他交税。这个商人不愿意交,双方扯皮,拖得时间长了,这个商人的货卖不出去,就告官了,朱皇帝看到这个案子,反而认为“执而留之,非人情矣。”最后居然判这个执法的小吏有罪,不仅杖责,而且还把这个小吏的俸禄偿给这个商人。
朱皇帝认为征税,尤其是征商税,是在“扰害百姓”,起先张昭华认为这是对前朝灭亡的反思,毕竟自元世祖至元文宗的70年间,国家赋税不断增加,如盐课增加20倍,茶课增加240倍,商税亦增加近10倍。人民为了逃避沉重的赋税负担,或逃亡,或啸聚山林,与官府对抗。商人有时也被迫罢市以抗苛税。最后终于爆发了起义,可谓是元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但是当她观察地越多,就会得出一个更匪夷所思的想法来。
这种政策不是来源于反思,其实是一个帝王的自大。
朱元璋是根本没有把商人算进国家的主体部分的。
难怪她前世曾经听过有分析明朝经济的,说这个朝代的税收,是史上最荒唐的税收,竟然只向穷苦百姓收税,却把占社会财富总量七成以上的富商大户抛在一边。
本朝的朱皇帝称雄一世,自认为天下没什么不能掌控的,他要百姓永远生活在‘其民淳淳’的小农经济中,他也要所有的官吏都行“其政闷闷”。
但是后一条已经让他失意了,因为不管杀掉多少官吏,永远都有腐化贪污的;前一条现在还看不出弊端来,他就以为这一条是万世不灭的了,殊不知明亡就亡在他亲自定的这三十税一的根子上。
连三十税一,都有十之八九的商人在逃税,问题是朱元璋还堂而皇之的庇护了这群不交税的商人。她将这个问题问了粮长,令她惊讶的是,粮长认为不课重税就是护民。
商人没有户籍,行商的人都是军籍、民籍,朱皇帝为各行各业编户,连**都有乐籍,唯独把商人排除在外,不承认有这种职业存在,自然也无商税可言。
小农经济是有显而易见的好处的,在天灾人祸没来之前,大家都觉得这样的发展模式是很好的。但是天灾人祸来了,小农经济最先垮掉,因为不收商税的国家的税收单一的可怜,也少的可怜,没有办法进行宏观调控,下一个垮掉的就是依托在小农经济之上的大资本家。这就和后世历史书上画的形容18世纪法国情势的漫画是差不离的,贵族资本家骑在农民的身上,农民虽然辛勤劳作,但是已经不堪重负,矛盾一触即发。所以明朝真的不是亡在外部,确确实实亡在了内部。
但是张昭华只能将这种从后世教训中得来的先见掩藏在心底了,她现在没有任何办法改变,只能先享受这种商税带来的好处——那就是张升行商的时候,能获得不小的利润。
张升近十年来发展地很好,是商队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领事了,手底下有十二三个人的队伍,最远走到了江浙和陕西去,一来一回交易了数千两白银,分下来净赚五百两,这是他赚的最大的一笔了,其他都是小零头,所以今年他又走了一趟陕西,不顾王氏的阻拦。
王氏拦着他当然是有原因的,他都二十岁了,总该要娶媳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