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黄庭立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引证《黄庭经》本文:
“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内景经》第二章)
“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外景经》)
“黄庭真[中]人衣朱衣,关门牡龠阖两扉,幽阙使[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外景经》)
魂灵即心神。关元在脐下三寸,左阳右阴,言其理耳,若必求藏府经络部位以实之,恐近于穿凿。密户在身后腰部。生门即脐。涵虚子云:“合上下前后左右,暗藏一个中字,此中乃虚无窍也。外日月一往一来,内日月一颠一倒,绵绵呼吸,均在此虚无窍中。”今按呼为出,吸为入,出为辟,入为阖,辟为阳,阖为阴,阳为日,阴为月,故曰“出日入月呼吸存”。黄庭之下即是关元,关元之上即是黄庭,故曰:“上有黄庭下关元”。《内景经》云“上有魂灵下关元”,则谓黄庭之上有心神,黄庭之下有关元耳,辞虽异而义同。幽阙即生门,生门即脐,针灸家名为神阙,又名气舍。命门即密户,在背脊骨第十四椎下,即第二腰椎骨之部,修炼家以心神注守黄庭,名曰黄庭真人。心色本赤,故曰衣朱衣。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如牝牡之相衔,故曰牡龠。阖两扉者,喻阴阳相纽。高巍巍者,即《参同契》所云“先天地生,巍巍尊高”之意。丹田者,乃结丹之所,如播种子于田中,自然生苗结实,成熟可期,故名曰田。精气微之微字,最宜领会,如易教之洁净精微,老氏之微妙玄通,方尽其用。盖丹道虽不外乎积精累气而成,然徒知执著精气之粗迹,将何以臻神化哉。
附注:后世丹书所言黄庭之部位,与本经微有不同,然大体无妨,可不具论。
第二章泥丸
泥丸即上丹田,在头顶中,针灸家名百会穴,乃脑也,为修持最重要之关键。当行功时,运周天火候,必后升前降,升到泥丸终,降自泥丸始,所谓还精补脑也。
夫脑髓之体极精,脑髓之用至灵,其成也,乃间接由元气化生。其亏也,非物质直接所能补足。人当中年以后,每患脑力薄弱,常欲求助于助于药,然药无补脑之效。惟有修持功夫借阴阳升降之机,化生灵质,日积月累,方可使脑髓渐充,回复原状,或更觉超胜,于是性有所寄而命有所归。
引证《黄庭经》本文:
“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一部[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园一寸处此中。”“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住居脑中。”(《内景经》第七章)
“琼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当中立。”(《内景经》第二十一章)
“保我泥丸三奇灵,怡淡闭观内自明。”(《内景经》第二十一章)
“问谁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内景经》第十九章)
道法以简要为贵。口诀虽多,重在存真。存即存想,真即真人,言存想吾身真人之所在也。真人即神。虽周身百节皆有神,惟泥丸之神为诸神之宗。泥丸一部,有四方四隅。并中央,共九位,皆神之所寄,而当中央方园一寸处乃百神总会。修炼家不必他求,但存思一部之神已可享无穷之寿。因此一部之神非散居别处,而居脑中。脑为人身之宰,得其之宰,则易为功也。琼室即脑室。八素即四方四隅之神。泥丸夫人即脑室中央之神。名为夫人者,谓脑属阴性,宜静不宜动。静则安,动则伤,本于老子守雌之义也。三奇即三元。三元即元精、元气、元神。恬淡谓节嗜欲,少谋虑。闭视为闭目返观。此言保养脑中精、气、神之法,惟在返观内照也。谁家子乃内丹之喻名。内丹既结于下田,是不可不迁。迁将何去?即上入泥丸。盖返观内照,乃静以养性之功,丹成上迁,乃动以凝命之术,作用虽异,道理则同。
第三章魂魄
自来言魂魄者,理论至赜,不可毕陈,挈其大纲,约有十说:
一、以阴阳论魂魄者。《礼祀》陈氏注曰:“魂者阳之灵而气之英,魄者阴之灵而体之精。《淮南子》高诱注曰:“魂者阳之神,魄者阴之神。”
二、以五行论魂魄者。《朱子全书》曰:“魂属木,魄属金,所以说三魂七魄是金木之数也。”
三、以五藏论魂魄者。《内经》云:“心藏神,肝藏魂,肾藏精,肺藏魄。”“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此言魂与神为一家,魄与精的一家,正合丹道东三南二,木火为侣,西四北一,金水同宫之说。
四、以鬼神论魂魄者。《礼.祭义》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气即魂意。魂与气古人常合为一谈,如“延陵季子骨肉归于土,魂气无不之”之语,可见。
五、以动静论魂魄者。《性理大金》引宋儒说,云:“动者魂也,静者魄也。”动静两字括尽魂魄。凡能运用作为皆魂使之尔,魄则不能也。
六、以升降论魂魄者。《朱子全书》曰:“人将死时热气上出,所谓魂升也,下面渐冷,所谓魄降也。”
七、以志气论魂魄者。《朱子全书》引苏氏《易解》曰:“众人气胜志而为魄,志胜气而为魂。”
八、以思量与记忆论魂魄者。宋儒黄勉斋曰:“人只有个魂与魄,人记事自然记得底是魄,如会恁地搜索思量底便是魂。魂主经营,魄主受纳。”
九、以知觉与形体论魂魄者。《礼.祭义》陈氏注曰:“人之知觉属魂,形体属魄,如口鼻呼吸是气,那灵处便属魂,视听是体,那聪明处便属魄。”
十、以生成之先后论魂魄者。《春秋左氏传》云:“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后儒为之解曰:始化是胎中略成形时,人初间才受得气,便结成个胚胎模样是魄,既成魄,便渐渐为动,属阳曰魂。
以上诸说,各有不同,合而观之,或可于中取得一较为明确之印象,至其相互之关系则犹有说焉。《内经》曰:“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薛生白注曰:“气形盛则魂魄盛,气形衰则魂魄衰。魂是魄之光焰,魄是魂之根柢。魄阴主藏受,故魄能记忆在内。魂阳主运用,故魂能动作发挥。二物本不相离,精聚则魄聚,气聚则魂聚,是为人物之体,至于精竭魄降,则气散魂游,而无所知矣。”又,朱子曰:“无魂则魄不能以自存,今人多思虑役役,魂多与魄相离,老氏便只要守得相合。老子云,载营魄,是以魂守魄。盖魂热而魄冷,魂动而魄静,能以魂守魄,则魂以所守而益静,魄以魂而有生意。魂之热而生凉,魄之冷而生煖,惟二者不相离,故其阳不燥,其阴不滞,而得其和矣。不然则魂愈动而魄愈静,魂愈热而魄愈冷,二者相离,则不得其和而死矣。水,一也。火,二也。以魂守魄,以二守一,则水火因济而不相离,所以永年也。”朱说颇合于丹家魂魄相拘之旨。
引证《黄庭经》本文:
“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返老得还婴,三魂勿勿魄糜倾,何不食气太和清,故能不死入黄宁。”(《内景经》第三十章)
“玄元上一魂魄炼,一之为物最罕见[叵卒见],须得至真乃顾盼,至忌死气诸秽贱。”(《内景经》第二十七章)
“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返魄道自然。”(《外景经》)
“垂绝念神死复生,摄魂还魄永无倾。”(《内景经》第十一章)
“和制魂魄津液平。”(《内景经》第十一章)
“高拱无为魂魄安。”(《内景经》第二十三章)
人赖百谷以养身,调五味以悦口,而大患即由此而生。荤腥臭气足以秽乱吾人之神明,致使胎中所受之先天元气雕零殆尽,如何能得返老还童之效?魂飘魄丧,后悔何追。若能渐绝谷食,专心食气,保养太和,则可长生。然修持之道至为玄妙,阴阳不可偏胜,魂魄必宜合炼。魂魄合炼者,即是由后天之阴阳复归于先天之一气。但此气最不易得,有真有伪。真者纯是清灵生气。伪者中含秽质死气,乃大忌也。道家所以贵乎魂魄相拘者,因魂之性每恋魄,魄之性每恋魂,不忍分离。不幸以人事之逼迫,使魂不能不升,魄不能不降,魂魄分离则人死矣。返还之道亦是顺其魂魄自然相恋之性而已,夫人当生命垂绝之时,苟一念至诚,存想吾人身中元神,尚可多延残喘,况知魂魄相拘之道者,岂有倾危之患乎。夫摄魂还魄,虽有作用,惟贵在和平,而不可偏激。偏则不和,激则不平。苟魂魄能和,则气可化津,津亦化气,周身津气润泽流通,自无不平之患矣。修炼之术先有为而后无为,和平之极,归于静定,魂魄自然安宁。
第四章呼吸
前三节虽略具理论,尚未言明学者致功之方。丹诀数十家,深浅各别,而其下手之诀皆不外乎呼吸作用。气存则人生,气竭则人死,呼吸所关,顾不重欤。普通之人徒知以口食谷,不知以鼻食气。虽终日呼吸不断,然此等呼吸大部出多入少,粗而短,不能细而长,急而浅,不能缓和深,乃修持之大忌也。修持之道贵在以神取气,使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打成一片,结成一团,纽成一条,气成一点,则呼吸归根,不至于散漫乱动,而渐有轨辙可循,如是者久之,即可成胎息。何谓胎息?即呼吸之息氤氲布满于身中,一开一阖,遍身毛窍与之相应,而鼻中反不觉气之出入,直到呼吸全止,开阖俱停,则入定出神之期不远矣,今日《黄庭经》所论之呼吸乃胎息以前之初步,学者习之既久,可以却病延年。
引证《黄庭经》本文:
“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外景经》)
“呼吸庐间以自偿,保守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外景经》)
“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七元之子主调气,外应中岳鼻齐位,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神仙久视无灾害,用之不已形不滞。”(《内景经》)第九章)
“呼吸虚无[庐间]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外景经》)
修持之道非有别种神奇手段,不过积精累气而已。常人皆食五谷和五味,道人独食阴阳之气。《黄帝内经》云:“食谷者智慧而夭,食气者神明而寿。”亦此意也。夫人在世俗,无论如何安闲,总不免有劳心劳力之事。一有所劳,其精神即不免损失,是必用方法以补偿其损失。其法如何?即呼吸也。但呼吸往来必有定所,其扼要乃在庐间。庐间亦名规中,即黄庭也。如能常用调呼吸之功,而又能保守身内精神,不使外漏,则身有余庆矣。日积月累,回环于方寸之中... -->>
引证《黄庭经》本文:
“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内景经》第二章)
“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阙前命门。”(《外景经》)
“黄庭真[中]人衣朱衣,关门牡龠阖两扉,幽阙使[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外景经》)
魂灵即心神。关元在脐下三寸,左阳右阴,言其理耳,若必求藏府经络部位以实之,恐近于穿凿。密户在身后腰部。生门即脐。涵虚子云:“合上下前后左右,暗藏一个中字,此中乃虚无窍也。外日月一往一来,内日月一颠一倒,绵绵呼吸,均在此虚无窍中。”今按呼为出,吸为入,出为辟,入为阖,辟为阳,阖为阴,阳为日,阴为月,故曰“出日入月呼吸存”。黄庭之下即是关元,关元之上即是黄庭,故曰:“上有黄庭下关元”。《内景经》云“上有魂灵下关元”,则谓黄庭之上有心神,黄庭之下有关元耳,辞虽异而义同。幽阙即生门,生门即脐,针灸家名为神阙,又名气舍。命门即密户,在背脊骨第十四椎下,即第二腰椎骨之部,修炼家以心神注守黄庭,名曰黄庭真人。心色本赤,故曰衣朱衣。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如牝牡之相衔,故曰牡龠。阖两扉者,喻阴阳相纽。高巍巍者,即《参同契》所云“先天地生,巍巍尊高”之意。丹田者,乃结丹之所,如播种子于田中,自然生苗结实,成熟可期,故名曰田。精气微之微字,最宜领会,如易教之洁净精微,老氏之微妙玄通,方尽其用。盖丹道虽不外乎积精累气而成,然徒知执著精气之粗迹,将何以臻神化哉。
附注:后世丹书所言黄庭之部位,与本经微有不同,然大体无妨,可不具论。
第二章泥丸
泥丸即上丹田,在头顶中,针灸家名百会穴,乃脑也,为修持最重要之关键。当行功时,运周天火候,必后升前降,升到泥丸终,降自泥丸始,所谓还精补脑也。
夫脑髓之体极精,脑髓之用至灵,其成也,乃间接由元气化生。其亏也,非物质直接所能补足。人当中年以后,每患脑力薄弱,常欲求助于助于药,然药无补脑之效。惟有修持功夫借阴阳升降之机,化生灵质,日积月累,方可使脑髓渐充,回复原状,或更觉超胜,于是性有所寄而命有所归。
引证《黄庭经》本文:
“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一部[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园一寸处此中。”“但思一部寿无穷,非各别住居脑中。”(《内景经》第七章)
“琼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当中立。”(《内景经》第二十一章)
“保我泥丸三奇灵,怡淡闭观内自明。”(《内景经》第二十一章)
“问谁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内景经》第十九章)
道法以简要为贵。口诀虽多,重在存真。存即存想,真即真人,言存想吾身真人之所在也。真人即神。虽周身百节皆有神,惟泥丸之神为诸神之宗。泥丸一部,有四方四隅。并中央,共九位,皆神之所寄,而当中央方园一寸处乃百神总会。修炼家不必他求,但存思一部之神已可享无穷之寿。因此一部之神非散居别处,而居脑中。脑为人身之宰,得其之宰,则易为功也。琼室即脑室。八素即四方四隅之神。泥丸夫人即脑室中央之神。名为夫人者,谓脑属阴性,宜静不宜动。静则安,动则伤,本于老子守雌之义也。三奇即三元。三元即元精、元气、元神。恬淡谓节嗜欲,少谋虑。闭视为闭目返观。此言保养脑中精、气、神之法,惟在返观内照也。谁家子乃内丹之喻名。内丹既结于下田,是不可不迁。迁将何去?即上入泥丸。盖返观内照,乃静以养性之功,丹成上迁,乃动以凝命之术,作用虽异,道理则同。
第三章魂魄
自来言魂魄者,理论至赜,不可毕陈,挈其大纲,约有十说:
一、以阴阳论魂魄者。《礼祀》陈氏注曰:“魂者阳之灵而气之英,魄者阴之灵而体之精。《淮南子》高诱注曰:“魂者阳之神,魄者阴之神。”
二、以五行论魂魄者。《朱子全书》曰:“魂属木,魄属金,所以说三魂七魄是金木之数也。”
三、以五藏论魂魄者。《内经》云:“心藏神,肝藏魂,肾藏精,肺藏魄。”“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此言魂与神为一家,魄与精的一家,正合丹道东三南二,木火为侣,西四北一,金水同宫之说。
四、以鬼神论魂魄者。《礼.祭义》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气即魂意。魂与气古人常合为一谈,如“延陵季子骨肉归于土,魂气无不之”之语,可见。
五、以动静论魂魄者。《性理大金》引宋儒说,云:“动者魂也,静者魄也。”动静两字括尽魂魄。凡能运用作为皆魂使之尔,魄则不能也。
六、以升降论魂魄者。《朱子全书》曰:“人将死时热气上出,所谓魂升也,下面渐冷,所谓魄降也。”
七、以志气论魂魄者。《朱子全书》引苏氏《易解》曰:“众人气胜志而为魄,志胜气而为魂。”
八、以思量与记忆论魂魄者。宋儒黄勉斋曰:“人只有个魂与魄,人记事自然记得底是魄,如会恁地搜索思量底便是魂。魂主经营,魄主受纳。”
九、以知觉与形体论魂魄者。《礼.祭义》陈氏注曰:“人之知觉属魂,形体属魄,如口鼻呼吸是气,那灵处便属魂,视听是体,那聪明处便属魄。”
十、以生成之先后论魂魄者。《春秋左氏传》云:“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后儒为之解曰:始化是胎中略成形时,人初间才受得气,便结成个胚胎模样是魄,既成魄,便渐渐为动,属阳曰魂。
以上诸说,各有不同,合而观之,或可于中取得一较为明确之印象,至其相互之关系则犹有说焉。《内经》曰:“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薛生白注曰:“气形盛则魂魄盛,气形衰则魂魄衰。魂是魄之光焰,魄是魂之根柢。魄阴主藏受,故魄能记忆在内。魂阳主运用,故魂能动作发挥。二物本不相离,精聚则魄聚,气聚则魂聚,是为人物之体,至于精竭魄降,则气散魂游,而无所知矣。”又,朱子曰:“无魂则魄不能以自存,今人多思虑役役,魂多与魄相离,老氏便只要守得相合。老子云,载营魄,是以魂守魄。盖魂热而魄冷,魂动而魄静,能以魂守魄,则魂以所守而益静,魄以魂而有生意。魂之热而生凉,魄之冷而生煖,惟二者不相离,故其阳不燥,其阴不滞,而得其和矣。不然则魂愈动而魄愈静,魂愈热而魄愈冷,二者相离,则不得其和而死矣。水,一也。火,二也。以魂守魄,以二守一,则水火因济而不相离,所以永年也。”朱说颇合于丹家魂魄相拘之旨。
引证《黄庭经》本文:
“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返老得还婴,三魂勿勿魄糜倾,何不食气太和清,故能不死入黄宁。”(《内景经》第三十章)
“玄元上一魂魄炼,一之为物最罕见[叵卒见],须得至真乃顾盼,至忌死气诸秽贱。”(《内景经》第二十七章)
“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返魄道自然。”(《外景经》)
“垂绝念神死复生,摄魂还魄永无倾。”(《内景经》第十一章)
“和制魂魄津液平。”(《内景经》第十一章)
“高拱无为魂魄安。”(《内景经》第二十三章)
人赖百谷以养身,调五味以悦口,而大患即由此而生。荤腥臭气足以秽乱吾人之神明,致使胎中所受之先天元气雕零殆尽,如何能得返老还童之效?魂飘魄丧,后悔何追。若能渐绝谷食,专心食气,保养太和,则可长生。然修持之道至为玄妙,阴阳不可偏胜,魂魄必宜合炼。魂魄合炼者,即是由后天之阴阳复归于先天之一气。但此气最不易得,有真有伪。真者纯是清灵生气。伪者中含秽质死气,乃大忌也。道家所以贵乎魂魄相拘者,因魂之性每恋魄,魄之性每恋魂,不忍分离。不幸以人事之逼迫,使魂不能不升,魄不能不降,魂魄分离则人死矣。返还之道亦是顺其魂魄自然相恋之性而已,夫人当生命垂绝之时,苟一念至诚,存想吾人身中元神,尚可多延残喘,况知魂魄相拘之道者,岂有倾危之患乎。夫摄魂还魄,虽有作用,惟贵在和平,而不可偏激。偏则不和,激则不平。苟魂魄能和,则气可化津,津亦化气,周身津气润泽流通,自无不平之患矣。修炼之术先有为而后无为,和平之极,归于静定,魂魄自然安宁。
第四章呼吸
前三节虽略具理论,尚未言明学者致功之方。丹诀数十家,深浅各别,而其下手之诀皆不外乎呼吸作用。气存则人生,气竭则人死,呼吸所关,顾不重欤。普通之人徒知以口食谷,不知以鼻食气。虽终日呼吸不断,然此等呼吸大部出多入少,粗而短,不能细而长,急而浅,不能缓和深,乃修持之大忌也。修持之道贵在以神取气,使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打成一片,结成一团,纽成一条,气成一点,则呼吸归根,不至于散漫乱动,而渐有轨辙可循,如是者久之,即可成胎息。何谓胎息?即呼吸之息氤氲布满于身中,一开一阖,遍身毛窍与之相应,而鼻中反不觉气之出入,直到呼吸全止,开阖俱停,则入定出神之期不远矣,今日《黄庭经》所论之呼吸乃胎息以前之初步,学者习之既久,可以却病延年。
引证《黄庭经》本文:
“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外景经》)
“呼吸庐间以自偿,保守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外景经》)
“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七元之子主调气,外应中岳鼻齐位,素锦衣裳黄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神仙久视无灾害,用之不已形不滞。”(《内景经》)第九章)
“呼吸虚无[庐间]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外景经》)
修持之道非有别种神奇手段,不过积精累气而已。常人皆食五谷和五味,道人独食阴阳之气。《黄帝内经》云:“食谷者智慧而夭,食气者神明而寿。”亦此意也。夫人在世俗,无论如何安闲,总不免有劳心劳力之事。一有所劳,其精神即不免损失,是必用方法以补偿其损失。其法如何?即呼吸也。但呼吸往来必有定所,其扼要乃在庐间。庐间亦名规中,即黄庭也。如能常用调呼吸之功,而又能保守身内精神,不使外漏,则身有余庆矣。日积月累,回环于方寸之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