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lewen6.com,材料为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汗,不知不觉就九千字了……
朋友们都知道,上周本书强推。按照起点惯例,这差不多就是上架的信号。如果确是本周上架,还请到时候朋友们看在作者辛勤努力的份上,能帮衬一二,在下感激不尽!】
郭逸铭对DEC研发部门的收编进行得悄无声息,非常顺利。
西部计算机公司与DEC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夏天,那时公司刚刚研发出软驱、软盘,正在美国寻找合作伙伴以打开市场。恰好当时DEC正处于业务低迷期,整个公司全年营业额上十亿,但利润却下滑到可怕的80万美元。股价持续走低,股东失去信心,传统市场不断丢失,新的利润增长点却还没找到,整个DEC帝国摇摇欲坠,所有人都处于迷茫彷徨之中,近乎于分崩离析的边缘。
这个时候他们对于西部计算机公司还没有什么感觉,只觉得软驱不错,远远超过了竞争对手IBM研发的360K软驱,觉得可以通过加装这种软驱,在竞争中胜过对手一头。同时也可以向老客户售卖这种软驱,以补贴公司利润。
但紧随着在隔年2月,混合并行处理器的出现,将两个公司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一个是为了重整雄风,在个人计算机市场上立足,而另一个则是为了推广混合并行处理器标准,双方走到了一起。两家公司同心协力,各自提供了自己的最优化资源:一个提供的是雄厚的人脉关系,一个提供的是技术上的支持和市场策略上的解决方案。这种最优组合,最后竟然成功地将IBM狙击在市场门口,让从未尝一败的蓝色巨人未战先溃,也让两家公司一举改变了各自的未来。
之后的两家公司可谓是进入了蜜月期,联系越来越紧密。
郭逸铭在旧金山建立的新实验室,成功地从DEC引来了大批工程师与国内研发人员共同工作,在进一步密切两家关系的同时,也让国内研发人员迅速成长起来。中美电子研究所那面墙上,节节攀升的曲线图,其中固然有科技人员的艰苦努力,但更有很大一部分是源于DEC慷慨地开放了他们的技术库。从而让长期闭门造车的国内研发人员,接触到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半导体技术,继而目标明确地加以吸收、消化,才能以如此快的速度紧紧追赶欧美最新科技。
两家公司的联合实验室,也让两家公司的研究人员有了频繁的接触,同时让双方都看到了对方的长处。
美国工程师们那先进的技术理念和深厚的实践经验,让国内的科学家们明白到双方的差距,不惜以对方为师,拼命地吸收着每一滴养分。而国内科学家奋发图强、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工作精神,在让美国工程师们感到震惊之余,也为他们所感动,进而敬佩。
一边是学有所长,一边是勤奋刻苦,双方叠加的效果,就是联合实验室硕果累累。经过数月的磨合,现在实验室每个月差不多都能取得数十项、上百项科技成果,并以此申报国际专利。
而国内的科研工作者们,也很关系专利的申报结果,因为这些成果也和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按照公司的规定,每个研究员的工作成就都会换算成研发点数,记在每个人名下。然后他们每月可以按照研发点数,领取相应的工资及奖金。
这个所谓的研发点数,其实就是奖金刺激的变通说法。这个时代虽然已经允许工厂发放奖金,作为激励措施,但国内的奖励最高限额也才5块钱人民币。当初公司软驱销售打开市场,第一次给位软驱、软盘研发做出巨大贡献的、磁性材料实验室陈中教授他们一干研发人员发放奖金的时候,每个人看到至少5位数的奖金额,所有人都吓得双脚打颤,硬塞到他们手里,他们也不敢拿!
迫于无奈,公司最后采用了计算研发点的变通方法,所有的工作成绩、专利分红等等,全都换算成研发点,存在每个人名下。
研究员们可以随时随地,向公司要求将研发点变现,也可以作为其他用途的支付手段:例如额外的休假时间、全家出国旅游、购买高档家庭电器、子女出国留学等等各种用途。
说穿了,就是以研究所财力为后盾,内部通行的一种代用币!
但这个代用币的名称就好听多了,“研发点数”,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是他们对研究工作成果的肯定。对内对外说起来都是响当当的,如果不知道这些研究点数能换多少钱、多少用途,谁也不会大惊小怪。
于是在换用了这个名称以后,就连最保守的研究员们都接受了它。
金钱自然不是万能的,但在有些时候,金钱确实能起到一般的激励手段所无法达到的巨大冲击效果。
自从公司兑现了所有承诺,大家都拿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公司里的研究人员们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要去实验室,继续昨日未完成的工作。有些研究人员更是24小时泡在实验室里不出来。加上从国内各个科研院所搂来的,国内数十年间积累的大量技术,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如雨后春笋一般一个接着一个不断涌现,短短的一年内就新申请了数千项技术专利。
郭逸铭看到这个增长势头都有些害怕,这些研发人员太疯狂了,给他的感觉,他们是在燃烧生命。
被吓坏了的他,不得不再三要求大家保重身体,并特意扩招了一批退休的名老医生,定期给大家检查身体,为每个人量身开出各种保养身体的药方、食谱。公司的后勤部门更是为了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对各位研究人员的家人进行定期家访,发现有什么生活上的困难,公司都会出面,尽最大努力帮他们解决。
对于部分研究人员提出,他们这些老人出来工作以后,孙儿孙女没人照看的问题,公司干脆仿照国内大型国企,申报国家教委批准,请来那些退休的老教育工作者,办起了一个托儿所。
后来托儿所办得还很不错,所有的家长都很满意。
公司在听取大家的意见反馈之后,干脆又扩大了教学范围,在托儿所之外,又建了一所职工子弟小学、一所职工子弟初中。如果不是高中以上教育单位,必须由国家统一办理,他们就连高中也建起来了。
公司聘请了大量的优秀退休教师,其中不少人还是荣获过国家先进教育工作者的模范教师,非常懂得因材施教。在他们的尊尊教导,和悉心关照下,学校的教学成果竟然比国内的那些重点学校还好。到后来,研究所所有的员工都把自己正在上小学初中的子女、孙儿孙女送到了职工托儿所、子弟学校来上学。
更有那些关系单位也渐渐听到了传言,纷纷托人找上门来,希望能让子女或是干部子弟能来这里上学的。再后来研究所子弟学校的名气越来越大,就连市委、市府、各部局也陆续有人前来联系入学事宜。到现在,公司的幼儿园入托的3岁到6岁的孩子,已经达到了300多人,竟然超过了市第一幼儿园。
而小学、初中部就读的学生,更是达到了1000多人,完全就如同一个中等规模的普通中、小学学校一般。
在公司的不吝投入下,幼儿园的娱乐设施、小学中学的体育器材、教学器材等等,都非常齐全。有些国内没有的设施,还找国内厂家专门定制或是干脆从国外购入,教学硬件上的装备丝毫不比国外差!
每年研究所淘汰的科教仪器,都会首先考虑各级学校教学,只要学校有需要,完全是无偿援助。
而这一点,就连最苛刻的财务人员都没有意见:谁家没有两三个孩子呢!
幼儿园、小学、初中,所有的老师加起来,总数达到了320多人,差不多把北京、天津、廊坊等周边教育水平最好的退休老教师一网打尽!如此密集的教育资源,几乎达到了一名教师照顾四、五个孩子的超高程度!
这样大投入下,教育水平怎么可能不高!
在普遍实行区域入学制度的时代,中美电子研究所这种等同于精英育才的办学方法,简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随着时间流逝,学校每年小升初、初升高,大批学生进入重点小学、重点中学的恐怖成绩,更是让这个奇迹越发成为了一种传说。
而且那些考上市重点小学的孩子们,还拒绝了重点初中的邀请,坚决留在子弟学校初中部继续就学,则更是把这个传说,变成了一个骄傲的资历。
一批批进入中美电子研究所企业托儿所、小学、初中就学,并以优异成绩进入更高一级学校入学的孩子,也使得西部计算机公司的关系网不断扩大。当后来国内开放教学范围,职工子弟校扩展到高中、大学的时候,西部集团教育网在普通学子中的口碑,已几乎成为了国内的常青藤一般。毕业生们后来所从事的工作,也涵盖政、经、商、工、科研等各个领域,且不少人在相关领域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最终使得西部集团教育网,成为全国所有学子们梦寐以求的求学圣地。
在公司种种措施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们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
有劳必有得,付出多少得到多少,专利归公司但个人只要能创造出足够大的价值,收入上不封顶!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每一个研究员都爆发出了令人恐怖的能量,众志成城爆发出来的力量,不断地夯实着西部计算机公司的基础,帮助它每一天都在快速成长。
虽然公司真正成立只有不到三年,但在聚拢了国内数十年研发积累、从DEC吸收了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再加上全体上千名研究员飞速吸收融合之后,西部计算机(集团)公司的实际底蕴,其实已不亚于国外成立了数十年的大型科技集团。
甚至还略强一点!
这一点不但研究所的人自己明白,就连雾里观花的局外人也略知一二。
到了82年11月,虽然公司才刚刚进入10亿美元俱乐部,总资产只有DEC五分之一,但所有人都已不再当西部计算机公司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公司了。
在所有计算机从业人员、公司、媒体眼中,它都是一家业务上与DEC相互扶持,成长潜力更是远超过DEC,且还在冉冉升起的一个国际性新型高科技集团。
谁都不敢对它有任何轻视之意。
在这种认知氛围下,DEC的研发人员没有丝毫骄矜之气。经过双方高层的撮合,双方研究人员积极融合,波澜不惊。在美方技术人员看来,这次收编与之前的技术交流似乎没有区别,只不过是实验室数量扩大了,人员更多了,交流范围更广了,所有的美方工程师都没有觉察任何异常之处。
郭逸铭也不想让收编工作做得太明显,使奥尔森产生抵触或是懊恼情绪。
所以他只是不断加大双方联合研发的人数上限,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一点点加深双方的密切联系。他预计用三年时间,逐步地将中美两方研究力量捏合为一个整体,最终实现双方科研部门的彻底融合。
而此时奥尔森已经顾不得计较这些了。
为了在小型机市场打一个翻身仗,从IBM手中收复失地,以洗刷曾经的耻辱入。他作为DEC的执行总裁,居然直接加入到精简指令处理器、以及精简指令架构工作站的研发之中,并亲自赤膊上阵,挽起袖子充当起了一名技术开发人员。
他本来就是一名技术狂人,对IBM的恨,更是让他赤红了双眼。反正他在个人机市场也无所作为,还不如全情投入服务器市场,以求重新抢回他小型机之父的头衔,把旧日仇敌杀个片甲不留,以雪心头之恨!
郭逸铭对此自然是乐观其成。
对于对方的要求,他都是全力支持:要技术给技术、要研究人员给研究人员。他会提供充分的炮弹,让老奥同志和IBM斗个你死我活去吧!
当然,最好的技术、能够扭转乾坤的技术,他是绝对不会给奥尔森的!
绝对不给!
但如果奥尔森顶不住了,他肯定会像机器猫一样,适时从口袋里掏出一件宝贝,让他在短时间内可以大展雄威,取得阶段性的领先。
然后相持,然后消耗……
他跟在屁股后面捡些洋落就行了。
老头,你可千万要顶住啊,我可是很看好你的,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
比尔最近感觉很是春风得意。
微型计算机软件公司,是他与艾伦一起于1975年建立的。当初决定公司名称时,是他第一个想出微软这个特定的词汇。这个词将微型计算机这个单词与软件的英文单词,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让人一看就知道这家公司的业务范畴,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可以说是他一生之中最值得骄傲的灵光一线。
最开始创业的时候艰难啊,虽然他的母亲是某著名基金会历史上唯一的一名女性董事长,父亲是闻名全美的著名大律师,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富家子弟。但按照西方的惯例,子女在成年时都必须独立创业,父母只会在关键的时刻帮扶一把,但在平时的经营活动中,他们却是不会过问的。
只有让子女在艰难中经受磨难,才能有出息,这是西方的固有观念。
当初微型计算机软件公司才创业,他与艾伦两人,在房间里关了整整一周,写出了BASCI基础字符指令代码。为了把程序卖出去,两人经受了不知多少的白眼,受了令他永生难忘的委屈。可当时编写BISIC编译语言的程序爱好者实在太多了,而且人家都是免费传播,只有他们和寥寥无几两三个公司试图想靠它赚钱,这就给他们的销售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整整两年,他们的销售成绩只能用惨淡来形容。
&... -->>
【汗,不知不觉就九千字了……
朋友们都知道,上周本书强推。按照起点惯例,这差不多就是上架的信号。如果确是本周上架,还请到时候朋友们看在作者辛勤努力的份上,能帮衬一二,在下感激不尽!】
郭逸铭对DEC研发部门的收编进行得悄无声息,非常顺利。
西部计算机公司与DEC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夏天,那时公司刚刚研发出软驱、软盘,正在美国寻找合作伙伴以打开市场。恰好当时DEC正处于业务低迷期,整个公司全年营业额上十亿,但利润却下滑到可怕的80万美元。股价持续走低,股东失去信心,传统市场不断丢失,新的利润增长点却还没找到,整个DEC帝国摇摇欲坠,所有人都处于迷茫彷徨之中,近乎于分崩离析的边缘。
这个时候他们对于西部计算机公司还没有什么感觉,只觉得软驱不错,远远超过了竞争对手IBM研发的360K软驱,觉得可以通过加装这种软驱,在竞争中胜过对手一头。同时也可以向老客户售卖这种软驱,以补贴公司利润。
但紧随着在隔年2月,混合并行处理器的出现,将两个公司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一个是为了重整雄风,在个人计算机市场上立足,而另一个则是为了推广混合并行处理器标准,双方走到了一起。两家公司同心协力,各自提供了自己的最优化资源:一个提供的是雄厚的人脉关系,一个提供的是技术上的支持和市场策略上的解决方案。这种最优组合,最后竟然成功地将IBM狙击在市场门口,让从未尝一败的蓝色巨人未战先溃,也让两家公司一举改变了各自的未来。
之后的两家公司可谓是进入了蜜月期,联系越来越紧密。
郭逸铭在旧金山建立的新实验室,成功地从DEC引来了大批工程师与国内研发人员共同工作,在进一步密切两家关系的同时,也让国内研发人员迅速成长起来。中美电子研究所那面墙上,节节攀升的曲线图,其中固然有科技人员的艰苦努力,但更有很大一部分是源于DEC慷慨地开放了他们的技术库。从而让长期闭门造车的国内研发人员,接触到了国际上最先进的半导体技术,继而目标明确地加以吸收、消化,才能以如此快的速度紧紧追赶欧美最新科技。
两家公司的联合实验室,也让两家公司的研究人员有了频繁的接触,同时让双方都看到了对方的长处。
美国工程师们那先进的技术理念和深厚的实践经验,让国内的科学家们明白到双方的差距,不惜以对方为师,拼命地吸收着每一滴养分。而国内科学家奋发图强、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工作精神,在让美国工程师们感到震惊之余,也为他们所感动,进而敬佩。
一边是学有所长,一边是勤奋刻苦,双方叠加的效果,就是联合实验室硕果累累。经过数月的磨合,现在实验室每个月差不多都能取得数十项、上百项科技成果,并以此申报国际专利。
而国内的科研工作者们,也很关系专利的申报结果,因为这些成果也和他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按照公司的规定,每个研究员的工作成就都会换算成研发点数,记在每个人名下。然后他们每月可以按照研发点数,领取相应的工资及奖金。
这个所谓的研发点数,其实就是奖金刺激的变通说法。这个时代虽然已经允许工厂发放奖金,作为激励措施,但国内的奖励最高限额也才5块钱人民币。当初公司软驱销售打开市场,第一次给位软驱、软盘研发做出巨大贡献的、磁性材料实验室陈中教授他们一干研发人员发放奖金的时候,每个人看到至少5位数的奖金额,所有人都吓得双脚打颤,硬塞到他们手里,他们也不敢拿!
迫于无奈,公司最后采用了计算研发点的变通方法,所有的工作成绩、专利分红等等,全都换算成研发点,存在每个人名下。
研究员们可以随时随地,向公司要求将研发点变现,也可以作为其他用途的支付手段:例如额外的休假时间、全家出国旅游、购买高档家庭电器、子女出国留学等等各种用途。
说穿了,就是以研究所财力为后盾,内部通行的一种代用币!
但这个代用币的名称就好听多了,“研发点数”,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是他们对研究工作成果的肯定。对内对外说起来都是响当当的,如果不知道这些研究点数能换多少钱、多少用途,谁也不会大惊小怪。
于是在换用了这个名称以后,就连最保守的研究员们都接受了它。
金钱自然不是万能的,但在有些时候,金钱确实能起到一般的激励手段所无法达到的巨大冲击效果。
自从公司兑现了所有承诺,大家都拿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公司里的研究人员们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要去实验室,继续昨日未完成的工作。有些研究人员更是24小时泡在实验室里不出来。加上从国内各个科研院所搂来的,国内数十年间积累的大量技术,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如雨后春笋一般一个接着一个不断涌现,短短的一年内就新申请了数千项技术专利。
郭逸铭看到这个增长势头都有些害怕,这些研发人员太疯狂了,给他的感觉,他们是在燃烧生命。
被吓坏了的他,不得不再三要求大家保重身体,并特意扩招了一批退休的名老医生,定期给大家检查身体,为每个人量身开出各种保养身体的药方、食谱。公司的后勤部门更是为了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对各位研究人员的家人进行定期家访,发现有什么生活上的困难,公司都会出面,尽最大努力帮他们解决。
对于部分研究人员提出,他们这些老人出来工作以后,孙儿孙女没人照看的问题,公司干脆仿照国内大型国企,申报国家教委批准,请来那些退休的老教育工作者,办起了一个托儿所。
后来托儿所办得还很不错,所有的家长都很满意。
公司在听取大家的意见反馈之后,干脆又扩大了教学范围,在托儿所之外,又建了一所职工子弟小学、一所职工子弟初中。如果不是高中以上教育单位,必须由国家统一办理,他们就连高中也建起来了。
公司聘请了大量的优秀退休教师,其中不少人还是荣获过国家先进教育工作者的模范教师,非常懂得因材施教。在他们的尊尊教导,和悉心关照下,学校的教学成果竟然比国内的那些重点学校还好。到后来,研究所所有的员工都把自己正在上小学初中的子女、孙儿孙女送到了职工托儿所、子弟学校来上学。
更有那些关系单位也渐渐听到了传言,纷纷托人找上门来,希望能让子女或是干部子弟能来这里上学的。再后来研究所子弟学校的名气越来越大,就连市委、市府、各部局也陆续有人前来联系入学事宜。到现在,公司的幼儿园入托的3岁到6岁的孩子,已经达到了300多人,竟然超过了市第一幼儿园。
而小学、初中部就读的学生,更是达到了1000多人,完全就如同一个中等规模的普通中、小学学校一般。
在公司的不吝投入下,幼儿园的娱乐设施、小学中学的体育器材、教学器材等等,都非常齐全。有些国内没有的设施,还找国内厂家专门定制或是干脆从国外购入,教学硬件上的装备丝毫不比国外差!
每年研究所淘汰的科教仪器,都会首先考虑各级学校教学,只要学校有需要,完全是无偿援助。
而这一点,就连最苛刻的财务人员都没有意见:谁家没有两三个孩子呢!
幼儿园、小学、初中,所有的老师加起来,总数达到了320多人,差不多把北京、天津、廊坊等周边教育水平最好的退休老教师一网打尽!如此密集的教育资源,几乎达到了一名教师照顾四、五个孩子的超高程度!
这样大投入下,教育水平怎么可能不高!
在普遍实行区域入学制度的时代,中美电子研究所这种等同于精英育才的办学方法,简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随着时间流逝,学校每年小升初、初升高,大批学生进入重点小学、重点中学的恐怖成绩,更是让这个奇迹越发成为了一种传说。
而且那些考上市重点小学的孩子们,还拒绝了重点初中的邀请,坚决留在子弟学校初中部继续就学,则更是把这个传说,变成了一个骄傲的资历。
一批批进入中美电子研究所企业托儿所、小学、初中就学,并以优异成绩进入更高一级学校入学的孩子,也使得西部计算机公司的关系网不断扩大。当后来国内开放教学范围,职工子弟校扩展到高中、大学的时候,西部集团教育网在普通学子中的口碑,已几乎成为了国内的常青藤一般。毕业生们后来所从事的工作,也涵盖政、经、商、工、科研等各个领域,且不少人在相关领域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最终使得西部集团教育网,成为全国所有学子们梦寐以求的求学圣地。
在公司种种措施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们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情。
有劳必有得,付出多少得到多少,专利归公司但个人只要能创造出足够大的价值,收入上不封顶!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每一个研究员都爆发出了令人恐怖的能量,众志成城爆发出来的力量,不断地夯实着西部计算机公司的基础,帮助它每一天都在快速成长。
虽然公司真正成立只有不到三年,但在聚拢了国内数十年研发积累、从DEC吸收了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再加上全体上千名研究员飞速吸收融合之后,西部计算机(集团)公司的实际底蕴,其实已不亚于国外成立了数十年的大型科技集团。
甚至还略强一点!
这一点不但研究所的人自己明白,就连雾里观花的局外人也略知一二。
到了82年11月,虽然公司才刚刚进入10亿美元俱乐部,总资产只有DEC五分之一,但所有人都已不再当西部计算机公司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公司了。
在所有计算机从业人员、公司、媒体眼中,它都是一家业务上与DEC相互扶持,成长潜力更是远超过DEC,且还在冉冉升起的一个国际性新型高科技集团。
谁都不敢对它有任何轻视之意。
在这种认知氛围下,DEC的研发人员没有丝毫骄矜之气。经过双方高层的撮合,双方研究人员积极融合,波澜不惊。在美方技术人员看来,这次收编与之前的技术交流似乎没有区别,只不过是实验室数量扩大了,人员更多了,交流范围更广了,所有的美方工程师都没有觉察任何异常之处。
郭逸铭也不想让收编工作做得太明显,使奥尔森产生抵触或是懊恼情绪。
所以他只是不断加大双方联合研发的人数上限,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一点点加深双方的密切联系。他预计用三年时间,逐步地将中美两方研究力量捏合为一个整体,最终实现双方科研部门的彻底融合。
而此时奥尔森已经顾不得计较这些了。
为了在小型机市场打一个翻身仗,从IBM手中收复失地,以洗刷曾经的耻辱入。他作为DEC的执行总裁,居然直接加入到精简指令处理器、以及精简指令架构工作站的研发之中,并亲自赤膊上阵,挽起袖子充当起了一名技术开发人员。
他本来就是一名技术狂人,对IBM的恨,更是让他赤红了双眼。反正他在个人机市场也无所作为,还不如全情投入服务器市场,以求重新抢回他小型机之父的头衔,把旧日仇敌杀个片甲不留,以雪心头之恨!
郭逸铭对此自然是乐观其成。
对于对方的要求,他都是全力支持:要技术给技术、要研究人员给研究人员。他会提供充分的炮弹,让老奥同志和IBM斗个你死我活去吧!
当然,最好的技术、能够扭转乾坤的技术,他是绝对不会给奥尔森的!
绝对不给!
但如果奥尔森顶不住了,他肯定会像机器猫一样,适时从口袋里掏出一件宝贝,让他在短时间内可以大展雄威,取得阶段性的领先。
然后相持,然后消耗……
他跟在屁股后面捡些洋落就行了。
老头,你可千万要顶住啊,我可是很看好你的,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
比尔最近感觉很是春风得意。
微型计算机软件公司,是他与艾伦一起于1975年建立的。当初决定公司名称时,是他第一个想出微软这个特定的词汇。这个词将微型计算机这个单词与软件的英文单词,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让人一看就知道这家公司的业务范畴,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可以说是他一生之中最值得骄傲的灵光一线。
最开始创业的时候艰难啊,虽然他的母亲是某著名基金会历史上唯一的一名女性董事长,父亲是闻名全美的著名大律师,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富家子弟。但按照西方的惯例,子女在成年时都必须独立创业,父母只会在关键的时刻帮扶一把,但在平时的经营活动中,他们却是不会过问的。
只有让子女在艰难中经受磨难,才能有出息,这是西方的固有观念。
当初微型计算机软件公司才创业,他与艾伦两人,在房间里关了整整一周,写出了BASCI基础字符指令代码。为了把程序卖出去,两人经受了不知多少的白眼,受了令他永生难忘的委屈。可当时编写BISIC编译语言的程序爱好者实在太多了,而且人家都是免费传播,只有他们和寥寥无几两三个公司试图想靠它赚钱,这就给他们的销售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整整两年,他们的销售成绩只能用惨淡来形容。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