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晚明之我主沉浮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地球是圆的?”学生们怎么也理解不了一个个将眼睛瞪得滚圆。
朱由检将十个地球仪发给学生,学生立即分成十几个小集团,后排的老师们也是加入到学生的行列中,用手摸索着地球仪,又担心弄坏了,就像小孩子玩鞭炮,既爱且怕。
朱由检并不阻止师生们的好奇、疑问和各种猜测,这是引导学生甚至老师走向科研之路最强烈的火花。
“同学们都看到了,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它的确是圆的。”朱由检的话立即压下了学生们的议论。
“老师,可是我看到,我们生活的地方,是很平整的呀!”一名学生弱弱地说。
“这位同学问的很好,我们生活的地方,看起来的确很平整,那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太大,我们的视线不够远------你们都被自己的眼睛欺骗了。”朱由检不忘幽上一默。
“老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地球是圆的呢?”刚才那位学生不依不饶,看来,他很有追求真理的潜质。
“我当然可以证明给你们看-------你们当中,有谁的家住在大海边▽↙,?有谁曾经见到过从远处归航的帆船?”朱由检的目光在学生中搜寻着。
“我,我。”几名学生举起了手,朱由检感觉他们不是福建的,就是广东,方言特别浓重,难道闽南语和粤语在明朝时就有了?
“那我问你们,当你们站在海边,看到归航的帆船时,是先看到船上的桅杆,还是先看到船身,或者是整条船同时看到?”以理服人、以事实为依据,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才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许在他们之中,出现几个麦哲伦、哥伦布那样的大航海家也说不定。
“桅杆,是桅杆,我在海边见过……”一名学生边说边思索,最后下了结论。
刚才举手的学生中,有数名学生点头赞同。
“我是整条船同时看到的,我记得清清楚楚。”一名学生反驳。
“你们说的都没错,”朱由检绝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如果船上的桅杆太矮,或者水域的面积过小,比如船只在江河里,我们就会同时看到整条船。”
朱由检拿起石灰和粘土混合而成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圆的球体,又紧挨着球体画了一条船和一个人,“你们看,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站在岸边的人,会先看到桅杆,然后才看到船身,如果地球的表面的平坦的,那站在海边的人,应该是直接看到整个船身。”朱由检有画了一条直线,和球体进行比较。
简单又好懂,清晰又明了。
学生们还在消化朱由检的所画的简图。
“如果你们有机会去海边,认真观测一下远航归来的帆船,你们就会相信: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确是圆的;如果没有机会去海边,也没关系,有人已经证明了这个伟大的发现-------欧洲有一个国家叫西班牙,西班牙有一个人叫麦哲伦,已经有过环球旅行的经验,他在指南针的指引下,从西向东,一直航行下去,最后回到自己出发的地方。你们说,地球到底是圆的,还是平的?”
学生们借助地球仪的指导,还在咀嚼朱由检的话,这些知识他们一时还难以全部消化。
这些地理班的学生,也许成不了牛顿、伽利略,但只要他们坚持对地理的兴趣,坚持他们的研究方向,朱由检相信,大明迟早会出现航海家。
欧洲的崛起,不是起源于英国的产业革命,不是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而是起源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大发现。
临下课时,朱由检特别强调:“同学们,我不是专业的地理老师,因此送给你们的地图和地球仪,都不准确,要绘制准确的大明地图,乃至世界地图,就靠你们了。”
第二节课时化学课,朱由检让侍卫提着一个大大的木制食盒,来到到讲台上。
“什么是化学?老师肯定和你们说过,我就不重复了。举个例子,修路用的水泥是用化学的方法烧制而成,陶瓷也是烧制而成,还有这个。”朱由检从事盒中取出一个烧杯,放到讲台上。
“水晶?”前排的学生小声议论着。
“这不是水晶,而是玻璃。”朱由检纠正道,“这是前不久才烧制出来的玻璃。”
“玻璃?玻璃是什么?”只有极少数学生听说过玻璃,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纯净的玻璃,大明毕竟没有报纸,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
朱由检又取出一些玻璃导管、烧杯、广口瓶,“这些都是玻璃,但他们与陶瓷、水泥的烧制方法却是不同。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玻璃来做两个实验,让同学们看看,什么是化学和化学变化。”
全班学生都雅雀无声,一个个瞪大眼睛,连旁听的老师都是如此。
朱由检从食盒中取出一个注满清水的烧杯,烧杯中插入一个玻璃制的导管,“你们谁有兴趣?上来做个实验?”
前排的一名男生,缓缓走上讲台。
... -->>
“地球是圆的?”学生们怎么也理解不了一个个将眼睛瞪得滚圆。
朱由检将十个地球仪发给学生,学生立即分成十几个小集团,后排的老师们也是加入到学生的行列中,用手摸索着地球仪,又担心弄坏了,就像小孩子玩鞭炮,既爱且怕。
朱由检并不阻止师生们的好奇、疑问和各种猜测,这是引导学生甚至老师走向科研之路最强烈的火花。
“同学们都看到了,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它的确是圆的。”朱由检的话立即压下了学生们的议论。
“老师,可是我看到,我们生活的地方,是很平整的呀!”一名学生弱弱地说。
“这位同学问的很好,我们生活的地方,看起来的确很平整,那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太大,我们的视线不够远------你们都被自己的眼睛欺骗了。”朱由检不忘幽上一默。
“老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地球是圆的呢?”刚才那位学生不依不饶,看来,他很有追求真理的潜质。
“我当然可以证明给你们看-------你们当中,有谁的家住在大海边▽↙,?有谁曾经见到过从远处归航的帆船?”朱由检的目光在学生中搜寻着。
“我,我。”几名学生举起了手,朱由检感觉他们不是福建的,就是广东,方言特别浓重,难道闽南语和粤语在明朝时就有了?
“那我问你们,当你们站在海边,看到归航的帆船时,是先看到船上的桅杆,还是先看到船身,或者是整条船同时看到?”以理服人、以事实为依据,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才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也许在他们之中,出现几个麦哲伦、哥伦布那样的大航海家也说不定。
“桅杆,是桅杆,我在海边见过……”一名学生边说边思索,最后下了结论。
刚才举手的学生中,有数名学生点头赞同。
“我是整条船同时看到的,我记得清清楚楚。”一名学生反驳。
“你们说的都没错,”朱由检绝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如果船上的桅杆太矮,或者水域的面积过小,比如船只在江河里,我们就会同时看到整条船。”
朱由检拿起石灰和粘土混合而成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圆的球体,又紧挨着球体画了一条船和一个人,“你们看,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站在岸边的人,会先看到桅杆,然后才看到船身,如果地球的表面的平坦的,那站在海边的人,应该是直接看到整个船身。”朱由检有画了一条直线,和球体进行比较。
简单又好懂,清晰又明了。
学生们还在消化朱由检的所画的简图。
“如果你们有机会去海边,认真观测一下远航归来的帆船,你们就会相信: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确是圆的;如果没有机会去海边,也没关系,有人已经证明了这个伟大的发现-------欧洲有一个国家叫西班牙,西班牙有一个人叫麦哲伦,已经有过环球旅行的经验,他在指南针的指引下,从西向东,一直航行下去,最后回到自己出发的地方。你们说,地球到底是圆的,还是平的?”
学生们借助地球仪的指导,还在咀嚼朱由检的话,这些知识他们一时还难以全部消化。
这些地理班的学生,也许成不了牛顿、伽利略,但只要他们坚持对地理的兴趣,坚持他们的研究方向,朱由检相信,大明迟早会出现航海家。
欧洲的崛起,不是起源于英国的产业革命,不是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而是起源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大发现。
临下课时,朱由检特别强调:“同学们,我不是专业的地理老师,因此送给你们的地图和地球仪,都不准确,要绘制准确的大明地图,乃至世界地图,就靠你们了。”
第二节课时化学课,朱由检让侍卫提着一个大大的木制食盒,来到到讲台上。
“什么是化学?老师肯定和你们说过,我就不重复了。举个例子,修路用的水泥是用化学的方法烧制而成,陶瓷也是烧制而成,还有这个。”朱由检从事盒中取出一个烧杯,放到讲台上。
“水晶?”前排的学生小声议论着。
“这不是水晶,而是玻璃。”朱由检纠正道,“这是前不久才烧制出来的玻璃。”
“玻璃?玻璃是什么?”只有极少数学生听说过玻璃,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么纯净的玻璃,大明毕竟没有报纸,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
朱由检又取出一些玻璃导管、烧杯、广口瓶,“这些都是玻璃,但他们与陶瓷、水泥的烧制方法却是不同。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玻璃来做两个实验,让同学们看看,什么是化学和化学变化。”
全班学生都雅雀无声,一个个瞪大眼睛,连旁听的老师都是如此。
朱由检从食盒中取出一个注满清水的烧杯,烧杯中插入一个玻璃制的导管,“你们谁有兴趣?上来做个实验?”
前排的一名男生,缓缓走上讲台。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