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www.lewen6.com,高俅不踢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衙‘伸冤’,所以应该就是官府之中的官员前来办公了,想来苏轼应该也在。
确实,哪怕是晚春时分,可是太阳升起的时间依旧不算多早,要是进了夏天,这个时候应该都已经天光大亮了。确定了苏轼所在的地方,高球也有心看看北宋年代的人是如何处理公务的,因此便心情愉悦地往前衙行去。
来到了前衙,高球发现昨天跟苏轼‘汇报工作’的那些人,诸如什么‘王通判’、‘吴押司’等人,全部在场,另外还多了一些高球完全没有见过的人。
还未待高球走进一些,坐在大堂之上的苏轼已经抓起了惊堂木,狠狠地拍在了桌子上,然后开口吼道:“王通判,你一直在说本官所行之事不合规矩,我且问你,请求朝廷拨发一些度牒,用来处理西湖封田的事情,有何不可?你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挠本官,莫不是铁了心要跟本官作对不成?”
“知州大人,这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凭着知州大人的面子,这度牒自然是轻而易举就能来到我杭州府,可是这件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吗?若是你将这些度牒用在了赈济旱灾之中的灾民之上,那到时候倒霉的可就不止是你知州大人一个,我杭州府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官员,可都要受到牵连的啊!”
王通判似乎完全不在乎苏轼对他的态度,一直说着‘我杭州府’,好像是在强调说,自己是地头蛇,而苏轼只不过是一个过客而已。
当然,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像苏轼这样一州的最高长官,不管是不是外调的,都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待太久,三年就是一个极限了,所以之前王朝云才会在带着高球看病的时候,告诉那个神医说要在临安城住三年,而不是四年或者说是五年。
而像通判这种地位稍次一些的人,虽然也要遵循官场的规则而行,可是想要在一个地方连任,显然是比知州容易一些的,尤其是在现在这种朝政相对混乱的时候。
可是,苏轼又岂是那种欺软怕硬之人?所以在王通判一番话出口之后,再次拍响了惊堂木,“行了,既然王通判不愿与苏轼为伍,那苏轼也不愿意强求,诸位大人若是和王通判一个意思,那也不必再说了。驿卒何在?”
“属下在!”
很快,一个衣着略显破旧的驿卒挤开了堂下站着的众人,来到了大堂之上。
“这是我请求朝廷拨发度牒的奏疏,如果可能的话,还请你快马加鞭,杭州府的百姓全都系于你一身之上。”
按照朝廷法度,没有要紧的事情是不能够使用急报的,毕竟驿卒也是人,驿站的马匹也需要休息,若是有事没事都用急报,那真的有了大事而驿站不能急报,可就是大问题了。苏轼为官多年也是知道这里面的规矩,所以虽然是特意叮嘱了驿卒一句,但是并没有强求,毕竟驿卒在驿站能更换到的马匹也不是他一个驿卒能决定的。
“知州大人请放心,属下必定星夜兼程,换马不换人,早日将奏疏呈递朝廷!”
若是一般的公文,驿卒也不会如此,可是那一句‘杭州府的百姓全都系于你一身之上’,实在是让他不敢怠慢。
“行了,你去吧!”
眼看着这么‘长’的时间都没有人站出来附和自己,苏轼也懒得再等了,直接吩咐驿卒出发。
可是都没等驿卒转过身去,吴押司站起了身来,“等一下!”
“吴押司,你还有什么事情?”
拿不准吴押司是想要阻拦自己,还是说打算站在自己这边,所以苏轼也没有立刻表态。
“是这样,今年的旱灾估计是不可避免了,可是要等到旱情出现再上奏朝廷显然就晚了,所以下官昨夜想了一晚上,最后决定先将收集到的佐证呈报朝廷,至于说朝廷如何决断,那下官也是无能为力了。”说这话,吴押司从自己的衣袖之中抽出了一份公文,毕恭毕敬地递送到了苏轼面前的桌案上,“这是下官连夜书写的奏折,请知州大人过目。”
“嗯!好!!既然如此,那两份公文便一同上路吧!”
翻看了一下吴押司奏折的内容,苏轼忍不住点了点头,有了这样一份公文,就算日后有什么事情,自己也不是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驿卒走上前来,从苏轼的手中接过了吴押司的奏折,深施一礼,转身往公堂之外行去。
衙‘伸冤’,所以应该就是官府之中的官员前来办公了,想来苏轼应该也在。
确实,哪怕是晚春时分,可是太阳升起的时间依旧不算多早,要是进了夏天,这个时候应该都已经天光大亮了。确定了苏轼所在的地方,高球也有心看看北宋年代的人是如何处理公务的,因此便心情愉悦地往前衙行去。
来到了前衙,高球发现昨天跟苏轼‘汇报工作’的那些人,诸如什么‘王通判’、‘吴押司’等人,全部在场,另外还多了一些高球完全没有见过的人。
还未待高球走进一些,坐在大堂之上的苏轼已经抓起了惊堂木,狠狠地拍在了桌子上,然后开口吼道:“王通判,你一直在说本官所行之事不合规矩,我且问你,请求朝廷拨发一些度牒,用来处理西湖封田的事情,有何不可?你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挠本官,莫不是铁了心要跟本官作对不成?”
“知州大人,这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凭着知州大人的面子,这度牒自然是轻而易举就能来到我杭州府,可是这件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吗?若是你将这些度牒用在了赈济旱灾之中的灾民之上,那到时候倒霉的可就不止是你知州大人一个,我杭州府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官员,可都要受到牵连的啊!”
王通判似乎完全不在乎苏轼对他的态度,一直说着‘我杭州府’,好像是在强调说,自己是地头蛇,而苏轼只不过是一个过客而已。
当然,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像苏轼这样一州的最高长官,不管是不是外调的,都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待太久,三年就是一个极限了,所以之前王朝云才会在带着高球看病的时候,告诉那个神医说要在临安城住三年,而不是四年或者说是五年。
而像通判这种地位稍次一些的人,虽然也要遵循官场的规则而行,可是想要在一个地方连任,显然是比知州容易一些的,尤其是在现在这种朝政相对混乱的时候。
可是,苏轼又岂是那种欺软怕硬之人?所以在王通判一番话出口之后,再次拍响了惊堂木,“行了,既然王通判不愿与苏轼为伍,那苏轼也不愿意强求,诸位大人若是和王通判一个意思,那也不必再说了。驿卒何在?”
“属下在!”
很快,一个衣着略显破旧的驿卒挤开了堂下站着的众人,来到了大堂之上。
“这是我请求朝廷拨发度牒的奏疏,如果可能的话,还请你快马加鞭,杭州府的百姓全都系于你一身之上。”
按照朝廷法度,没有要紧的事情是不能够使用急报的,毕竟驿卒也是人,驿站的马匹也需要休息,若是有事没事都用急报,那真的有了大事而驿站不能急报,可就是大问题了。苏轼为官多年也是知道这里面的规矩,所以虽然是特意叮嘱了驿卒一句,但是并没有强求,毕竟驿卒在驿站能更换到的马匹也不是他一个驿卒能决定的。
“知州大人请放心,属下必定星夜兼程,换马不换人,早日将奏疏呈递朝廷!”
若是一般的公文,驿卒也不会如此,可是那一句‘杭州府的百姓全都系于你一身之上’,实在是让他不敢怠慢。
“行了,你去吧!”
眼看着这么‘长’的时间都没有人站出来附和自己,苏轼也懒得再等了,直接吩咐驿卒出发。
可是都没等驿卒转过身去,吴押司站起了身来,“等一下!”
“吴押司,你还有什么事情?”
拿不准吴押司是想要阻拦自己,还是说打算站在自己这边,所以苏轼也没有立刻表态。
“是这样,今年的旱灾估计是不可避免了,可是要等到旱情出现再上奏朝廷显然就晚了,所以下官昨夜想了一晚上,最后决定先将收集到的佐证呈报朝廷,至于说朝廷如何决断,那下官也是无能为力了。”说这话,吴押司从自己的衣袖之中抽出了一份公文,毕恭毕敬地递送到了苏轼面前的桌案上,“这是下官连夜书写的奏折,请知州大人过目。”
“嗯!好!!既然如此,那两份公文便一同上路吧!”
翻看了一下吴押司奏折的内容,苏轼忍不住点了点头,有了这样一份公文,就算日后有什么事情,自己也不是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驿卒走上前来,从苏轼的手中接过了吴押司的奏折,深施一礼,转身往公堂之外行去。